|
(圖源:澎湃新聞) |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據澎湃新聞報導,2014年,日本開始施行《特定秘密保護法》。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國會通過《重要經濟安保信息保護和使用法》,機密保護內容從傳統安全保障領域擴大至經濟安保領域。“泛安全化”態勢之下,日本安保機密保護體系升級。
5月10日,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通過了《重要經濟安保信息保護和使用法》,其核心是引入“安全許可”制度(Security Clearance),在日本也被稱為“適合性評估”。日本政府首先劃定經濟安保領域的重要信息,設置秘密等級,政府或企業職員需要經過內閣府機構的資格評估,獲得批准才能接觸相應的信息。
資格評估將主要涉及7項,包括犯罪違紀記錄、精神疾病、家庭成員國籍等,一旦獲得資格認證,有效期為10年。如果有相關人員涉嫌洩露信息將受到處罰,最高5年監禁和500萬日元罰金。
對於機密性高且會對日本經濟安保造成明顯影響的信息,可運用此前頒布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應對,主要涵蓋防衛、外交、反間諜和反恐四個領域。這與新法形成雙層機密保護法律體系。
日本在安全審查方面的法律體制不斷升級,此次通過新法為經濟安保戰略築起厚牆。日本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10日表示,希望加強日本的信息安全體系,達到其他發達國家水平,獲得同盟國和志同道合國家的信任,為日本企業帶來更多商機。然而,日媒最新的民調顯示,受訪的百餘家企業中贊同引入“安全許可”制度的不到三成,一些公司擔心隱私侵犯問題。
《重要經濟安保信息保護和使用法》預計明年正式施行,信息安全保護的圍牆築多廣,涉密資格審查的界線劃在哪,將是日本政府公務員和相關企業職員關注的重點。而兩道秘保法律的目的或許並不僅限於將信息放入“保險櫃”。
是企業的機遇抑或憂慮?
《重要經濟安保信息保護和使用法》通過之前,日本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沒有施行“安全許可”制度的國家。日本政府表示,希望向西方國家看齊,施行“安全許可”制度,與其他國家共享信息,並鼓勵日本企業參與國際聯合開發計劃。另外,由於人工智能(AI)、量子技術和半導體等尖端技術的湧現,安全範疇不斷擴大,經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