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邰謐俠 |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美國漢學家邰謐俠是美國當代老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南開大學哲學院的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長久以來,邰謐俠孜孜不倦地探尋著中國哲學的智慧之光,為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力量。而更令人感懷的,還有他近乎極致的嚴謹、令人莞然的幽默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情深意切。
跨越山海的中國情緣
邰謐俠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阿默斯特周邊地區,這是一個古朴靜謐的小鎮,綠樹掩映,山水秀麗,卻有著十分濃厚的教育文化氛圍。這裡是美國傳奇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故鄉,也有著5所歷史悠久的大學,其中的阿默斯特學院素有“小常青藤”的美譽。邰謐俠在這裡長大,也在這裡最早接觸到了中國文化。
邰謐俠第一次邂逅中國哲學是在14歲,那時他在學校裡學習社會學專業的課程,需要完成一篇關於東方宗教的論文。小鎮圖書館裡,關於東方宗教、哲學方面的資料不多,其中就有一本《道德經》的英文譯本。邰謐俠回憶說,這個譯本比較特殊,是1972年由華裔學者馮家福和妻子簡·英格裡希合譯的版本,每一頁英文翻譯旁邊都配有中國自然風光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用毛筆書寫著《道德經》原文。在譯本清逸可讀的自然審美熏陶下,老子道法自然、生性灑脫的自由之姿躍然紙上,吸引著少年時期的他,並由此迸發出對中國哲學的強烈興趣。
為更好地學習中國文化思想,邰謐俠先後師從萬百安、普鳴、孔麗維等美國知名漢學家,在他們的影響下,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在邰謐俠看來,衹有追溯中國文化的源頭,才能更好地領略古人的思想魅力與精神底蘊。因此,他將歷史古都西安作為開啟中國文化之旅的第一站。
在西安,他感悟著那些埋藏在悠久時間長河裡的歷史故事,與留學友人一道品味古城的市井風貌與人間煙火,在與當地居民駐足笑談中感受漢語與中國文化的萬千氣象。西安的留學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他下定決心把研究和傳播中國文化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
探路《老子》的譯介與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