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習馬會”講話引領兩岸關係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4-05-10 00:11:04
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馬英九一行。(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題:習近平“習馬會”講話引領兩岸關係發展 作者:嚴安林(上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會長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會晤馬英九一行的重要講話,全面論述了中華民族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之間的關係。這是習總書記歷來涉台講話中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入地論述兩岸關係與中華民族之間關係、台灣問題與民族復興之間關係及其重要意義的篇章。四個“堅定”及其中關鍵詞與高頻詞,如“中華民族”、“兩岸一家”與“共同”、“兩岸青年”等,是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與兩岸同胞福祉和推進國家統一的科學指引,對於當今與未來兩岸之間交流的開展與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將產生巨大的指導與引領作用。

  2024年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高規格、高禮遇地會見帶領20名“大九學堂”台灣青年學子來大陸參訪的馬英九一行,並發表了重要講話①。習總書記講話全篇以“中華民族”為論述主題,是他歷來涉台講話中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入地論述兩岸關係與中華民族之間關係、台灣問題與民族復興之間關係及其重要意義的篇章,站位高遠,立意深刻,情感濃厚。從民族復興與人民福祉的立意出發論述兩岸關係,提出: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呼籲追求兩岸“和平”“和諧”“安定”,兩岸同胞要“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是新時代對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四個“堅定”是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與兩岸同胞福祉的科學指引

  習總書記講話一開始就開宗明義指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舉世無雙的中華文明,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為之感到驕傲和榮光。“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點明了台灣與大陸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共同文化與休戚與共命運的關係,提出了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科學指引:“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的“路線圖”,即四個“堅定”:“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習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之所以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斷,最關鍵的核心原因是“中華民族始終有著國土不能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這個堅定的大一統的信念,是支撐著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歷經5000年屹立不倒、延續至今的精神之脈,讓中華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偉大民族之林。同時中華民族也深切體悟與堅守著“民族”、“國家”、“家庭”與“個人”之間的命運與共的密切關係,沒有民族哪有國家、沒有國家哪來家庭的家國意識與情懷,“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繫”。

  而在當今台海兩岸關係中,由於歷史原因與國際複雜因素的影響,自1949年以來,兩岸同胞走上了不同的社會發展道路,分處於不同的政治制度之中,但兩岸同屬於一個國家、同屬於一個中華民族的事實從未改變,特別是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實際上掌握著台灣地區政權,再加上外部反華勢力始終不斷地干涉台灣問題與中國內政,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習總書記呼籲: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那麼如何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習總書記強調:關鍵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強調的是,就主權概念而言,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與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可分割。是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關係到是否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的大是大非的問題,是一個原則立場問題。“九二共識”則是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明確了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所以,習總書記指出:推動與發展兩岸關係的核心,需要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即衹要有“兩岸一家人”“兩岸一家親”的基本認知,沒有什麼問題不能探討、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

  2.“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在“中華民族”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家園”的基礎上,習總書記提出“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奮鬥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為民理念所決定的。據有關學者考證,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前夕的6月30日,朱德給中共南昌軍官教導團支部學員頒發的畢業證上,就印有“誓為人民服務”字樣。②抗戰期間,毛澤東在不同場合與通過不同方式,多次闡述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思想,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發表了“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1945年6月11日在中共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備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反復強調了黨的宗旨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奮鬥目標,所以,習總書記強調:“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這個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實現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總書記強調:“我們有能力帶領14億多大陸同胞過上好日子,也完全有能力同台灣同胞一起共創美好未來。”這不僅僅是習總書記對台灣民眾的莊嚴承諾,同時,這也是基於不斷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需要,因為,衹有真正確立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的主體,兩岸關係才能獲得不斷持續前進的動力,不斷展現兩岸關係活力的源泉。人民,衹有人民,才是創造兩岸關係歷史的主人,是兩岸關係光明未來的有生力量。

  3.“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之所以綿延5000多年生生不息,其中“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所在,“中華精神”在,則“中華命脈”在。習總書記特別強調: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共同建設了包括寶島台灣在內的祖國疆域。兩岸同胞共同書寫了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而且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習總書記呼籲:兩岸同胞“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兩岸關係始終不斷向前的精神紐帶與力量。

  4.“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幾代、數十代中國人的夙願,也是百餘年來兩岸許多仁人志士努力拼搏、甚至流血犧牲的奮鬥目標。習總書記高興地宣佈:經過百年奮鬥,中國大陸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大陸所取得的成就,包括1949年以來台灣經濟的崛起,事實上都“不僅實現了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藍圖,而且創造了許多遠遠超出孫中山先生設想的成就”。應該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驕傲,因為其中也“凝結著兩岸同胞的奮鬥和汗水”。

  因此,新時代的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台灣民眾定然不會缺席,定然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守民族大義。歷史不會止步,發展永續向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需要兩岸同胞持續地“同心共創、接續奮鬥”,中國夢一定能夠在兩岸同胞共同攜手的奮鬥中實現。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