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產能過剩論”是拜登經濟學的遮羞布
http://www.crntt.hk   2024-04-11 12:17:30
圖: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走勢與美國趨同,且與全球經濟周期高度吻合,不存在過剩一說。圖為即將出口海外的中國新能源汽車。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兩度訪華,在明確表態“中美不脫鈎”之餘,大談中國外貿“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的產能過剩問題。但在補貼退坡、產能出清的當下,耶倫“避重就輕”的言論顯得極為詭異。更為合理的解釋是,鑒於選前民調壓力,拜登政府急需為產業政策的失利尋找“遮羞布”。

  “產能過剩論”的拋出,是為了引出“中國對外低價傾銷”的結論。回顧2023年,“新三樣”的確是中國出口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9.9%。而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也屬實建立在價格優勢的基礎之上。

  價格優勢不等同“傾銷”

  但要理清的一點是,“低價”不能與“傾銷”畫等號。傾銷的定義為,產品出口價格大幅偏離成本價格,且對出口國的產業發展造成損害。“新三樣”顯然不符合這一標準。

  筆者以新能源車產業為例。首先,中國購置補貼政策於2022年底全面終止,這意味著車企營收已與產業政策無關。其次,中國新能源車在海外是“提價賣”、而非“壓價賣”。甚至可以說,車企在境外市場的高利潤在為境內市場打價格戰“輸血”。

  在去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旗下車型“海豹”正式亮相歐洲,其中低配版售價4.49萬歐元、高配版售價5.099萬歐元,相較中國市場價格分別高出84%與43%。但橫向比較來看,“海豹”仍相對德國新能源車有競爭優勢。

  美國政府指責中國“產能過剩”,但從未見過“漲價去庫存”的玩法。而從數據統計(見配圖)可知,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走勢與美國趨同,且與全球經濟周期高度脗合,不存在過剩一說。“新三樣”的出口爆發,憑藉的是在國內市場殘酷競爭下練就的產業升級與創新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