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還需多方發力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院長何振鋒認為,推廣生態安葬,要加大頂層設計、完善制度安排,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何振鋒建議,進一步完善生態安葬獎補制度,將其納入政府提供的基本殯葬服務範疇,把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區遺體深埋不留墳頭等生態葬法,均納入獎補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殯葬管理條例》主要規範對象是傳統安葬方式,生態安葬相關制度均以民政部等部門出台的部門文件為主要依據,缺乏更為完善的頂層設計,民政部門和與生態安葬相關的自然資源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等之間職權界限有待進一步明晰。
全國殯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孫樹仁建議,在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及組織制定殯葬法時,將生態安葬相關內容納入其中。以立法為契機,開展林地草地和墓地復合利用研究論證,探索綠色生態殯葬新路徑。
此外,孫樹仁認為,讓大眾進一步接受生態安葬,不能僅僅靠財政補貼等物質手段,還需從文化層面入手,包括深化生態安葬禮儀改革。
天津市殯葬行業協會副會長史維賞建議,設計出更注重對逝者精神傳承的生態安葬儀式。“比如,在舉行集體安葬時,可以在專業主持人引導下,邀請家屬們分享逝者人生經歷和故事,在緬懷中延續文化。”
當前,多地圍繞強化生態安葬人文意涵進行了積極探索。天津提供的海葬服務增加前置祭奠儀式,還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將逝者部分骨灰製作成圓形晶體,豐富海葬儀式“序曲”和“尾聲”。浙江安吉將竹林葬地點設在山清水秀、一片翠林的藝術生態園內,恭讀祭文、音樂祭、白茶祭等活動形式豐富多樣。
“我們要進一步探索莊重、嚴肅、新穎的殯葬禮儀,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轉變生態安葬就是‘隨便葬’的觀念。”孫樹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