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銀行聯動多方機構 破解科技金融貸款難題
http://www.crntt.hk   2024-03-25 14:13:21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據證券時報報導,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一大熱詞,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持科技創新將是一項重要命題。

  近期,記者走訪蘇州工業園區多家科技企業瞭解到,初創型科技企業前期投入大、成果轉換周期長,急需充足資金支撐企業“心無旁騖”地進行研發創新。在自身戰略布局與政策驅動等內外部因素作用下,銀行機構已為此積極推出相關舉措。不過,可持續、可批量操作的業務創新仍是各家機構不斷探索的關鍵。

  “心無旁騖”搞創新

  成立3年多,潤芯微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躍升為智能終端行業TOP3解決方案提供商。即便如此,該公司董事長劉青仍覺得“左手賺的錢根本不夠右手投”。

  劉青之所以發出如此慨嘆,是因為當前公司正在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戰略轉型,車規級芯片、車輛智能座艙等產品,從研發到量產至少要一至兩年時間,“別看現在只產出了這麼一點點產品,那也是公司實打實掏現金做出來的”。劉青表示,近兩年公司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超過1.5億元的研發資金。

  記者在調研走訪過程中發現,劉青面臨的困惑,同樣也是大多數科技企業未能避免的。

  “目前我們已經有營收,但尚未盈利。”科塞爾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下稱“科塞爾”)首席財務官陸利凡告訴記者,沒有盈利的主要原因在於,科塞爾的研發投入依舊很大——2023年公司營收1.4億元,研發投入就超過了6500萬元,今年的研發投入預算則達到了8000萬元。

  陸利凡稱,在醫療器械行業,像科塞爾這樣衹有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才有營收來源。相較其他科創企業從0到1、從1到N的發展周期,醫療器械企業的產品從實驗室到最終走向市場,除了研發創新,還可能經歷臨床試驗,“拿到證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