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力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http://www.crntt.hk   2024-03-18 16:23:28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在當前形勢下,亟需發揮財政政策的科學性、精準性,既要保持合理支出強度,又要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政策效能。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吉富星文章表示,2023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形勢,中國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受益於經濟恢復向好以及2022年基數效應等因素,2023年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31個省份財政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4%、支出增長5.4%。尤其是重點領域保障有力,如教育支出總額位於所有支出之首,增長4.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9%,科技支出增長7.9%。同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資金超過2.2萬億元。考慮到地方財政困難和新的風險挑戰,轉移支付擴大到10.29萬億元;同時,針對地方債務啟動一攬子化債方案,並於2023年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通過轉移支付安排給地方。
  
  文章稱,長期看,中國經濟發展具備強勁內生動力、韌性、潛力,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從各省預算草案的“賬本”看,各地均預期財政收入有一定增長,但許多省份收入增長目標低於2023年。總體看,今年各地過緊日子、收支緊平衡將成為常態,特別是民生等領域剛性支出不減、地方債務風險防範化解等給地方帶來一定壓力。
  
  文章指出,面對財政收支“緊平衡”態勢,今年亟需均衡好“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宏觀及微觀效益,大力提升政策效能。中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財政有必要也有條件加力,為宏觀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更好地穩預期、穩增長。但支出擴張本身也是有成本或風險的,在面對當前形勢的同時,要為未來不確定性預留政策空間,故而,今年財政適度加力是相對較優選項。為此,可以合理安排赤字率,適當提高國債規模、穩定專項債規模,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和盤活,確保財政總支出規模有所增加。還要落腳於提質增效,在投向、結構、績效和風險上下功夫,切實提升財政收支或債務效率。這就需要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緊緊圍繞公共財政職能,聚焦補短板、強弱項來優化支出結構及效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功能。增強減稅降費、國債、專項債、轉移支付、財政補貼等政策手段“組合拳”效能,並加強財政與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宏觀政策的協同效應。
  
  還應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著力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精準發力,提高財政資金的效益和政策效果。應聚焦內需,圍繞薄弱環節持續支持促消費、擴投資。保持適度赤字率水平,適當提高國債、專項債規模,用好預算內投資等資金,並擴大專項債適用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精準把握投向、加強項目科學論證,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引導帶動社會有效投資。聚焦經營主體,減負擔、穩預期、促創新,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引導。繼續綜合運用結構性減稅降費、財政補貼、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政府採購等措施,進一步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並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還要圍繞“用好增量資金、盤活存量資金資源”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並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全鏈條機制,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花錢必問效,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另外,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基礎上,不斷織密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安全網。切實防範財政風險,重點確保基層“三保”底線、健全化債長效機制。持續深入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嚴控高風險地區債務增量或不合理支出,抓好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實、加強融資平台轉型與治理。當然,目前也要立足長遠來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尤其是積極穩妥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更好地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