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業內人士也看到電影市場下沉給國產電影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
2018年12月,國家電影局印發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 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對加快電影院建設發展、深化電影院線制改革、加快特色院線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近年來,我國銀幕數始終位於全球榜首,為支撐起龐大的電影市場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截至2024年1月底,全國共有營業影院14500家、銀幕87082塊。其中,縣級影院2829家、銀幕13083塊,分別占比19.51%、15.02%;鄉鎮影院2629家、銀幕12751塊,分別占比18.13%、14.64%。
“電影院在縣鄉區域的發展,為當地老百姓看電影提供了便利。事實上,隨著電影市場的下沉,國產影片的市場占比越來越高。今年春節假期,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們返鄉帶動親朋好友一起走進影院,這樣的觀影需求將國產電影市場占比推高至99.96%,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證。”貓眼研究院院長劉鵬說。
用藝術的方式展現中國人真實的生活和精神
董潤年認為,當前中國電影正進入“建立一種精神價值”的新階段。“我認為近幾年優秀的國產影片都在為觀眾注入一種精神,從而建立一種價值。這種精神和價值指向的是更加團結的中國、充滿希望的中國,每個人都富有奮鬥精神,要努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
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國內觀影的主力觀眾集中在20至30歲。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分析,這一批觀眾普遍為95後,伴隨他們的成長,國產電影的藝術內涵和製作水平都較此前有了提升,對他們的吸引力也就大幅增加。
“這就像是一次流行文化風潮的流轉,在改革開放初期,西方流行文化湧入,此後‘日流’‘韓流’也曾流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到了95後成長起來的時候,年輕一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強了,中國文化成為國內流行文化的主體,看國產電影成為流行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暑期檔,在與好萊塢電影的激烈競爭中,國產電影《消失的她》能夠脫穎而出,就是一個例證。”支菲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