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能夠保持長期較快增長的“三個大邏輯”
http://www.crntt.hk   2024-03-03 08:27:34
   
  歷史邏輯:改革開放對長期增長趨勢有巨大影響
  
  從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看,改革開放帶來的制度紅利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貢獻巨大。有專家對過去40年來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研究後發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快速增長往往與巨大的制度紅利相對應。例如,1978年的改革開放,1992年—1995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都極大地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能。
  
  事實上,中國過去長時期的高速增長,除了要素投入數量增加外,更關鍵的是依靠改革開放所釋放的制度紅利,以及勞動力從低生產率的農業部門向生產率更高的工業和服務業領域轉移(生產要素組合的優化),很多學者將其稱為釋放了“結構性潛能”。正因如此,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同一時期與中國具有相似條件甚至條件優於我們的國家。很多機構在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預測中,仍高度認同這一點,認為持續的改革開放能夠避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
  
  現實邏輯:中國經濟的潛能有待充分釋放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實現了預期目標,但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一是從資本投入看,2023年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1%,低於80%左右的正常水平,意味著相當部分生產能力(前期投資)處於閑置狀態。二是從勞動力投入看,2023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平均值為5.2%,雖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顯然,資本和勞動力兩大生產要素並未得到充分利用,說明中國潛在增速可能明顯超過5%。另外,目前中國物價漲幅明顯低於3%左右的調控目標,結合失業率數據看,也說明經濟增速確實低於潛在水平。
  
  目前,中國人均GDP僅相當於美國的1/6,而德國、日本和韓國在類似階段分別實現了年均8.6%(德國1946年—1962年)、8.6%(日本1956年—1972年)和8.1%(韓國1985年—2001年)的經濟增長。儘管這種類比推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還是能從橫向比較中看出,中國經濟發展仍有較大潛能。
  
  文章強調,一國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如何,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就可突破勞動和資本要素投入的限制,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續寫中國經濟較快增長的新篇章。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