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宋代金銀器特展亮相蓉城
http://www.crntt.hk   2024-02-27 09:52:04
 
  彭州出土的一對葵形盞,仿蜀葵之形,盞心鏨刻的花中花和中心凸起的花蕊均鎏金,盞口及花瓣之間分別用纏枝石榴、纏枝蓮花、纏枝菊花等組成裝飾帶。專家認為,盞心的花中花應表現蜀葵之“檀心”,花蕊高聳正是蜀葵的特徵之一。

  宋代衣飾,修身適體,典雅精致。展覽第二單元“念奴嬌——妝奩內的金翠明珠”中,既有玉孔雀銜牡丹鎏金銀腳簪、梅花紋鎏金銀梳、金纏釧等女性裝扮之物,也有桃形鎏金銀帶銙、鳥與荔枝金冠飾等男性佩戴之品,折射出千年前人們對美的追求。

  宋代男女盛行插梳,梳齒插在頭髮內,金銀梳背隆起在外,成為耀眼的裝飾。易縣出土的滿池嬌紋金梳為虹橋形梳背,兩面紋飾相同,由連珠線隔成3道圖案帶:正中梳脊一道為魚子地上飾纏枝蓮,5個孩兒在蓮花上坐、臥、嬉戲,蓮枝末端有兩枚慈姑葉;左右兩道紋飾相同,也是魚子地上纏枝蓮,中間蓮花上有一對同心相向鴛鴦,兩側依次為蓮花比翼鴛鴦、蓮花展翅水禽、蓮花蓮蕾、慈姑葉。梳背下緣內折,作仰覆蓮瓣,一側與梳齒相連。

  “澶淵之盟”訂立後百年間,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百姓安居樂業,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愈發深入。

  展覽第三單元“定風波——民族間的交流互融”主要展示易縣大北城出土的金銀器,福州同天節銀鋌、英州軍資庫銀鋌等是宋遼邊境貿易和民族交往的實證,劍環式雙鳳紋金飾、水晶葫蘆串珠等體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易縣文物保管所收藏的劍環式雙龍紋金飾,正面主體紋飾為雙龍戲珠,卷草般的波浪間隱現螺貝,邊緣飾連珠紋和如意卷雲,兩側各有一對小孔。雙龍戲珠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這件金飾上的寶珠用寫意的手法表現其飛速旋轉之態,左側之龍返身回環的長足探出利爪勾住龍尾,是遼代龍紋的流行式樣,右側龍形也與遼墓出土文物上的紋飾相近。

  金穿玉摩竭戲珠耳環也是融匯不同文化元素的精品。耳環上部的金飾造型為一束花葉上的蜻蜓,具有鮮明的宋代風格。耳環下部由白玉碾琢成摩竭戲珠形。摩竭為佛教聖物之一,來源於印度神話中的動物,摩竭戲珠圖案隨著佛教進入中國,並逐漸本土化。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4月15日。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