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新春時節,記者冒雨來到湖北省赤壁市中夥鋪鎮安豐村時,正趕上一場熱鬧的討論會。相距很遠,就聽到有爽朗的笑聲不時傳出。
循聲走去,村民們正圍坐在一家專業合作社的小會議室中,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過去一年的收成和新年的打算。主持會議的這家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田淑嫻臉上滿是笑意。
“去年,又有不少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小田’變‘大田’,用機械更方便了。”合作社的種田大戶陳宏虎打開了話匣子,“還是得政策好,種地才有奔頭。”
“是啊,現在種糧還有補貼。種地也更方便,可以用無人機施肥、撒藥,用電動化的設備加工,省心省力。”流轉了100多畝土地的大戶付銀山說,“稻田裡再養點蝦,每畝又能增收不少。”
70歲的田生義拋出一個問題:“去年的收成不錯,今年有沒有新打算?”
田淑嫻接過話茬說:“我去外地學習了,也到科研院所走訪了,有幾個新的模式和項目,今天開會就是想跟大家商量商量。一個是在稻田裡養鱔魚,發展稻、蝦、鱔新模式;另一個是考慮在緩坡上種金銀花。”
“技術難不難?村民們能否學會?”安豐村九組組長田亮亮提出疑問。
“技術沒問題,合作社可以免費組織培訓;銷路也不愁,我已聯繫好公司。稻田養鱔魚後,預計一畝田可多收入1000多元……”田淑嫻給大家吃下“定心丸”。
2017年,碩士畢業的田淑嫻回鄉探索科技興農的新路徑。如今,她已是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並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