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舞千年:文物如何成就了爆款舞蹈作品
http://www.crntt.hk   2024-02-21 11:41:57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據文匯網報導,  近年來,舞蹈作品如《唐宮夜宴》《龍門石窟》《千手觀音》,舞劇如《只此青綠》《五星出東方》等,頻頻出圈,盛譽海外,其背後貫穿著一條共同的創演思路,即文物“活化”。

  龍年央視春晚,以瓷器為題材的舞劇《唯我青白》選段《瓷影》亮相,令人驚艶。

  這些舞蹈作品,運用科技創意與文化想象,通過舞者身體的形塑激活歷史記憶,既成為讓觀眾喜歡看、看得懂的“歷史導讀”,又是以舞蹈藝術形式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標識與增強文化自信的有力行動。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穿越千年,既感受到文物所屬歷史階段的故事,又獲得了審美享受。

  從《絲路花雨》到《只此青綠》:文物“活化”的舞蹈創演歷程

  從舞蹈藝術創演實踐來看,在1917年前後由梅蘭芳表演的戲曲《天女散花》中,已經開始嘗試將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形象搬上舞台。1954年由戴愛蓮創作的雙人舞《飛天》,同樣借用了香音女神飛天的形象。

  1979年5月,《絲路花雨》首演,誕生出了新興舞種“敦煌舞”,敦煌舞的舞姿取材於莫高窟,通過石窟中大量的舞姿形象,創造性地將靜態的壁畫造型轉化為動態的舞蹈語言。伴隨著改革開放,這部舞劇猶如春雷乍響,讓整個舞蹈界萌發新機,被舞蹈學者們稱為“仿古樂舞大浪潮”的階段也由此展開。中國各省市開始整理挖掘歷史遺跡與文物,試圖通過仿建古樂,讓中國古代樂舞重新“復活”,代表作品有《敦煌彩塑》(1980)、《仿唐樂舞》(1982)、《編鐘樂舞》(1983)等。

  繼《絲路花雨》首演之後,時任甘肅省藝術學校校長的高金榮,關注到敦煌舞創演的價值,她再次深入敦煌創作出《敦煌舞教程》,為敦煌舞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1980年前後,長期鑽研中國古代舞蹈史的孫穎,對重尋中國漢唐舞充滿信“心,他在北京舞蹈學院任教期間創作了舞劇《銅雀伎》(1985)、《踏歌》(1997)、《楚腰》(1997)等舞蹈作品,提出了“漢唐舞”與“漢唐古典舞人才培養模式”,堅定要創建屬於中國舞蹈的藝術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