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4-02-19 08:26:24
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動力,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推動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並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之相適應、相配合。新征程上,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要充分把握並踐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改革、內外循環互促、系統協調全面、包容安全共享的基本特徵,推動形成更有活力、更有韌性、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求是》雜誌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顧學明文章認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核心特徵之一就是制度型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中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體制機制改革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係,是我們推進開放與發展事業的重要遵循。

  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就是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與國際經貿規則相接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走出了一條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的路子。今天,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和艱巨程度都不亞於改革開放初期,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會衝擊部分固化的利益藩籬,甚至可能會“傷筋動骨”。衹有牽住制度型開放的“牛鼻子”,進一步倒逼國內制度改革與創新,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制度建設推動改革向體制機制的“深水區”、“無人區”邁進,才能真正實現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在制度層面的高度統一。

  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動力,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推動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推動商品和要素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跨境流動。要進一步推進關稅減讓力度,降低工業品和部分能源的進口關稅水平,適當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進口關稅,適時調整部分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進口。另一方面,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給。要更加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抓手,在重點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註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加快完善與數字貿易等新模式新業態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探索國有企業、知識產權、市場採購等“邊境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破解制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深層次問題,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

  二、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外循環互促,築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

  文章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開放、發展與內外循環的重要關係。開放與發展要立足自身基礎、把握戰略主動,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開放與發展要面向全球、提升與世界經濟聯繫的水平和層次,有賴於國際循環的強大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統籌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為中國新一輪開放的著力點,極大提升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和韌性,推動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從國內看,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40%;國內大循環不斷暢通,有效穩住了國內投資與國內消費基本盤,成為中國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重要依靠。從國際看,與2012年相比,2022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1.5%,達到約42萬億元,服務進出口總額增長96.2%,達到5.98萬億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二服務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吸收外資增長61.2%,達到1.2萬億元,雙向投資居世界前列。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絲路海運”航線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4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

  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外循環互促,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一方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國內基礎。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穩步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積極構建內外貿融合的分銷體系,在強化外貿的同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升內外貿協同能力,推進知識產權、質量保障、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內外市場銜接。完善投融資機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作用,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進一步挖掘中西部的潛能,打破地區間封鎖和壟斷,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內陸地區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能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關鍵原材料和核心技術的國內供應能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對開放的自主駕馭能力。另一方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提升參與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國際支撐。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基本盤。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匯聚融合國外高新技術、高級人才等高端要素,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暢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內需與外需的聯動,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溝通、相互促進,形成“以內領外、以外促內”的良性互動格局。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在世界範圍內完善產業鏈,依靠創新培育發展高端產業,強化發展的要素、供應鏈和國際空間支撐,確保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持續邁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