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農曆新年到來,忙碌了一年的蘇秀盛終於有時間與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餐桌上,有一種蘇秀盛再熟悉不過的食物——淮山,清炒淮山片、炸淮山、淮山排骨湯……這些用淮山製作的菜品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也是蘇秀盛紅火事業的見證者。
蘇秀盛是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那頭村的淮山種植大戶,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淮山種植專家。他不僅擴大了當地淮山的種植規模,還不斷學習研發淮山橫向栽培技術,提高淮山畝產量。那樓鎮產的淮山口感軟糯,品質優良,“那樓淮山”已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春節期間,蘇秀盛仍會到淮山種植基地查看淮山生長情況。蘇秀盛說,基地的淮山與傳統種植的淮山大不相同,傳統種植的淮山是在地里竪著向下生長,而他基地種的淮山是“躺”在土里橫著生長,“橫向栽培不僅能提高淮山產量,也能讓淮山采挖變得容易。”
說話間,蘇秀盛用手扒開土壤,輕鬆挖出一大根淮山,“這一根淮山估計有10多斤重,按照零售價5元一斤算,在市場上至少要賣60元。”蘇秀盛說,“春節前就有許多收購商前來訂貨,供不應求。”由於淮山的采挖期從當年12月到次年7月,蘇秀盛有大半年時間可以賣淮山。
在當地早已成為淮山種植“土專家”的蘇秀盛,幾年前與廣西大學農學院合作,進一步學習淮山育種與栽培技術。廣西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肖冬說,他們通過科學手段,改進淮山種植技術、研發新品種,提高淮山產量和品質。
如今,蘇秀盛擁有自己的“核心種植技術”,在許多農戶還需依靠輪種方式來保證淮山產量和品質時,蘇秀盛種的淮山擁有畝產4000斤的穩定產量,除了目前常見的白色和紫色淮山,蘇秀盛還在培育不同顔色的淮山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