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衹有500多人的黃山市黟縣柯村村,卻因為舉辦了這場“村晚”,吸引來了1500多人前來“圍觀”。這些由群眾自導自演的沾著“泥土味”的文化節目,看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汪育殊心潮澎湃:“‘村晚’這方舞台活力四射,發自基層群眾心底的文化自信,最動人心。”
融合地方特色年俗和群眾文化活力,“村晚”成為展示鄉村發展新圖景的窗口。今年共有91個示範展示點入選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24年春節“村晚”示範展示點名單,比去年增加17個。
近年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與水平與日俱增,2023年,全國登記在册的群眾文藝團隊已經超過46萬個,把舞台交給群眾、讓百姓站“C位”,已經成為眾多文化工作者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近日,在西安市新城區文化館下沉廣場上,12支群眾文藝隊伍各展所長,唱歌、跳舞、器樂演奏等節目精彩紛呈。
年過七旬的劉冬芹是喜洋洋葫蘆絲團團長,這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團隊為了這次春節群眾文藝匯演排練了近3周。“優美的葫蘆絲代表的就是我們老有所樂的生活感受。”劉冬芹說。
“響應群眾文化需求,我們打造了‘百姓舞台秀 出彩新城人’的品牌活動,積極為群眾創造展示自我的舞台。”新城區文化館館長易婧說,“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去社區調研,瞭解群眾需求,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目前有70多個群眾文藝團隊常年在文化館裡學習、排練。”
傳統非遺火熱緊俏
在傳統文化與消費需求雙向奔赴的熱潮中,非遺正在成為民俗活動和年貨集市中群眾追捧的“國潮”。
由文化和旅遊部統籌開展的“古城過大年”活動已在陝西榆林、山西平遙、廣東潮州、四川閬中、河北正定等地陸續啟動,邀請市民遊客在古城古韵中共享非遺之美、共品非遺年味。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將舉辦全國秧歌展演、“冒鉸媳婦”剪紙大賽、“回村過年”窗花剪紙打扮美麗鄉村活動等200餘項活動,打造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