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當前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還存在供給不足現象,農戶從正規渠道融資較少,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亟待破解。
客觀來看,金融機構開展農村金融服務存在一些困難。在農村地區,農戶經營規模一般較小,缺少抵質押物和擔保條件,造成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效率較低、成本較高。農戶生產經營還易受異常天氣災害、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導致金融機構很難為農戶、中小農業企業、合作社提供高效融資服務,農村地區貸款利率水平明顯高於城市地區。
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提質增效,需要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創新模式、開展合作破解信息不對稱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比如,通過“保險+期貨、保險+擔保+信貸”、政銀擔等模式,降低農村金融風險、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效率。
推廣應用農村數字金融勢在必行。以多種形式開展數字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優化業務流程,突出精細化管理,助推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效。
穩步提升農業保險廣度深度十分必要。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完善農業保險再保險體系,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風險轉移渠道。探索研發滿足農民需求的農業保險新險種,進一步增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對生產經營的支撐保障作用。
加快建設農村信用體系至關重要。積極動員基層職能部門會同金融機構建立農戶信息共享平台,各金融機構間建立資源共享數據庫,對信用等級高、資信程度好的農戶優先發放貸款。通過開展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逐步擴大個人數據庫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範圍,解決農村信貸信息不對稱問題,確保融資擔保體系的順利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