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牽好牽牢穩預期“牛鼻子”
http://www.crntt.hk   2024-01-22 08:38:54
要契合當前經濟恢復進程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特點、新要求,把穩預期作為必須牽好牽牢的“牛鼻子”,將之貫穿2024年經濟工作的各領域和全過程。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經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其中,“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頗具戰略調整意義。

  學習時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文章表示,有別於此前的“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表述,穩預期替代穩物價進入“三穩”序列,並且跨越穩就業、穩增長而居於“三穩”之首。穩預期成為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關鍵詞。

  穩預期是基礎和關鍵

  文章分析,穩預期的極端重要性,源於我們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2023年以來,以疫情防控平穩轉段為標誌,中國經濟步入了疫後恢復軌道。一年來的波浪式發展、曲折性前進的經濟恢復進程一再表明,當下的經濟恢復顯著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經濟恢復。不僅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相交織,而且周期性矛盾、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矛盾相叠加,互為映射。在諸多問題和矛盾的交織、叠加以及互為映射之中,一個日趨凸顯的現象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影響在變化,三者之間並非簡單的平行關係。以需求收縮為例,觀察一下我們身邊的消費市場。當我們指出當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時候,所依據的代表性統計指標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正是基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對不足,才會作出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判斷。然而,倘若注意到如下3個方面的具體情況,便可能由此發現隱含其間的一些內在邏輯。

  一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系“量”與“價”兩個因子的乘積,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可能來自消費商品和服務“流量”的減少,也可能來自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的下降。問題是出在“流量”減少上還是出在價格下降上?或者,如果兩者兼具,又是哪一方的力量更大一些?

  二是通過消費市場的實地調研可以發現,當下很多地方的人流、客流、物流已經大體恢復到甚至超越2019年的情況。就消費商品和服務“流量”而論,並未減少或並未減少那麼多,問題顯然要從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去尋找。

  三是一般而言,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的下降,可能源自市場供求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也可能源自消費商品和服務“檔次”的變化。通過消費市場的實地調研也可以發現,前者的影響固然不能完全排除,但顯著的變化發生在後者身上——人們所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檔次”降低了,為此而付出的價格下降了。

  這提醒我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所以相對不足,居民消費需求之所以相對不足,其深層原因,在於收入減少背景下的社會預期偏弱——消費者因眼前的收入減少而不能如以往那樣花錢,對未來的收入預期轉弱,從而不敢如以往那樣花錢。相似的邏輯也適用於投資需求分析以及供給一翼分析。源於實地調研的各方面信息一再表明,從總體上看,社會預期偏弱是民間投資需求相對不足、供給一翼遭受衝擊的深層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輪源於預期轉弱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其內在邏輯可以作如下概括:因預期轉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消費、投資,從而需求趨向於收縮、供給遭遇了衝擊。

  表面上是需求問題,其背後是預期問題。表面上是供給問題,其背後又是預期問題。表面上是消費問題、投資問題,其背後還是預期問題。換言之,當下經濟恢復進程中面臨的新的困難和挑戰,集中體現在信心和預期上,“社會預期偏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意味著,相對於其他方面可選擇實施的對策、舉措,穩預期實為應對當下困難和挑戰、推動經濟恢復進程的“牛鼻子”。在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這一關係鏈中,穩預期是基礎和關鍵,是重中之重。衹有居民和企業的信心增強了,預期穩定了,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不足的矛盾和問題才可隨之減輕,源自需求與供給兩翼的矛盾和問題也可隨之化解。衹有居民和企業的信心增強了,預期穩定了,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