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脆皮乳鴿(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東莞12月13日電(中評社報導組)在東莞這座城市,傳統和現代狹路相逢,文化和文化神奇融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邊回望傳統,一邊積極求變;一面堅持本真,一面開放包容……這些特質凝聚在一桌日常的飯菜上,就能看到一刻不停的美味流轉,生生不息的文化交融。
近日,中評青年東莞訪問團在採訪之餘來到東莞市區一家位於商場內的連鎖餐廳,在當地朋友的推薦下點了店內特色菜大快朵頤。隨著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上桌,來自兩岸的食客很容易從中找到一種親切和滿足。
首先大受好評的是油亮金黃的脆皮乳鴿。作為地道傳統的廣式美食,這盤乳鴿皮脆肉嫩,最贊的是撕開之後能見到鴿肉內滿溢的汁水——老廣的饕餮之客都知道,入味而不柴,肉嫩多汁而外皮脆香,這必然是一道上乘乳鴿美味。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用這句話來形容桌上那道米白色的手工石磨粉,可能再確切不過。手工製作的石磨粉,Q彈的口感帶著醇厚的米香,拌上顔色“保守”但香氣“激進”的淡色麻醬,輕撒一點洋葱點綴,一口入嘴,最傳統的碳水美味就在口內開始燃放滿足食欲的煙火。這道菜與香港的“齋腸粉”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粉的外形形態,相通的是一盤粉能單靠米香和醬汁就能“招覓信徒”。
再上的一道“海鮮小餅”,可謂“集大成”——可以說它像漢堡,也可以說它類似肉夾饃。不過,拿起端看,更像的是台灣的“刈包”(割包)——切開來,包進去,“刈包”外形象是老虎咬著一塊豬肉,這盤小餅抓住了相通的精髓。發酵的面餅蒸熟後再烤香,夾入煎炸的海鮮和香草小料,一口下去會讓人回憶起台灣夜市的喧囂,耳邊似乎人聲鼎沸,店家正把大鍋中的料理舀塞進刈包片中,然後問你要加什麼香草和醬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