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國博弈與“半球化”時代的到來
http://www.crntt.hk   2024-02-05 00:34:46
圖表1: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對上海合作組織擴容的地理範圍展現
圖表2:斯皮克曼所描述的“邊緣地帶”,虛線則示意“斯皮克曼線”
圖表3:印歐經濟走廊地理布局示意圖
 
  (美國)最大的潛在危險是中國與俄羅斯或許還有伊朗結成大聯盟。結成這種“反霸”聯盟的原因不是意識形態,而是相互補充的不滿。這一聯盟在規模和範圍方面同中—蘇集團曾經構成的挑戰有相似之處,儘管這次當頭的可能是中國,而俄羅斯是隨從。雖然出現這種意外情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必須同時在歐亞大陸的西部、東部和南部邊緣巧妙地施展地緣戰略手段。〔22〕

  為達上述目的,布熱津斯基還特地叮囑美國不要推走“最強大的和最有活力”的中國:

  中國、俄羅斯和伊朗想要結成的任何反美聯盟都不大可能超出某種臨時的、策略性的姿態,但美國仍應重視在處理美中關係時不要把北京往這個方向推。在任何這類“反霸權”的聯盟中,中國都將起關鍵作用。作為最強大的和最有活力的成員,中國將成為這種聯盟的領袖。這種聯盟衹會圍繞著一個不滿、失望和有敵意的中國出現。俄羅斯和伊朗都沒有財力成為這種聯盟有吸引力的核心。〔23〕

  然而,美國持續多年的對華打壓正加劇中國政府和民間的“不滿”“失望”情緒。雷蒙多訪華期間,華為“碰巧”發售裝配國產芯片的最新款高性能手機,旋即遭遇中國消費者“報復性搶購”。這或可被視為當下中國民意的一種生動反映。〔24〕

  圖表1: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對上海合作組織擴容的地理範圍展現〔25〕

  三、美英澳AUKUS:海洋霸權的聚合與護持

  風起於青萍之末,於無聲處聽驚雷。國際劇變自有其歷史邏輯。未來的歷史學家在回顧兩年前即2021年的9月時,是否將如同今日的歷史學家看待20世紀最初十年歐洲列強彼此間的分化重組,此刻還難下定論。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9月的兩周時間里,已經連續、密集發生了五件將深刻影響未來全球與地區戰略格局的重大事件:

  2021年9月11日,美國紀念9·11事件二十周年。這不僅標志著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正式結束,也宣告了美國於小布什時代開啓的“大中東計劃”壽終正寢,甚或預示“後冷戰時代”的終結。

  四天後,9月15日,美、英、澳三國宣布成立“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意味著當代全球最有權勢的三個海權國家將在印太地區實現聯合。

  翌日,9月16日,歐盟公布其印太戰略文件,宣告它將作為印太地區之外最大的一股地緣政治勢力正式介入印太事務。

  復翌日,9月17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宣布,將啓動伊朗從觀察員國家升級為正式成員國的程序。對此,西方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亞歐大陸上最有實力的三個陸權國家——中、俄、伊也將著手協調立場,強化戰略聯動。布熱津斯基的警告恐將一語成讖。〔26〕

  一周後,9月24日,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在華盛頓出席四邊安全對話機制(Quad)領導人峰會,宣稱將全面強化四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經濟合作。儘管聯合聲明并未點名中國,但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其矛頭直指北京。

  草蛇灰綫,伏脈千里。聯立上述五件顯然彼此間并非完全孤立的地緣事件,俯查當下、考諸歷史,論者或可窺見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移的歷史軌跡。

  四、“世界島”的再整合

  “歷史雖不重複,但時常押韵。”〔27〕在大國博弈的時間軸上,“九月”似乎總是多事之秋。又復一年,在2022年的9月16日,在中亞歷史名城撒馬爾罕,來自亞歐大陸的14國領袖齊聚一堂,共商大計。他們身後的人口占全球近半,他們腳下的土地超過這片大陸幅員總和的五分之三。

  在人類歷史上,這樣規格與規模的聚會是罕見的。在亞歐大陸的歷史上,上一次出現這樣的盛況,還是八百年前蒙古帝國的諸汗們在斡難河老營召開的旨在選舉新一任大汗的忽里勒台大會(Kurultai/Kuriletai General Assembly)。在黃金家族觥籌交錯的盛宴中,亞歐各民族的命運由此確立。

  但歷史學家所不曾見證的是,來自伊斯坦布爾(或安卡拉)、伊斯法罕(或德黑蘭)、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德里(或新德里)、拉合爾(或卡拉奇、伊斯蘭堡)的統治者能如此和諧地歡聚一堂、談笑風生,而不是唇槍舌劍地討論邊界衝突或相互發出戰爭威脅。歷史學家更無法想象的是,有一天,什葉派波斯人能饒有興致地聽遜尼派土耳其人手勢翻飛地侃侃而談、指點江山;東斯拉夫人的領袖會和一個以奧斯曼帝國繼承者自居的政客手挽手步入會場,在一衆記者與全球觀衆面前招搖而過——儘管後者也多次公開敦促前者“停戰”,并“歸還克里米亞”。

  在撒馬爾罕峰會一年後,伊朗終於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同時,沙特、阿聯酋等中東/海灣國家都成為對話夥伴。

  五、基建競爭與“亞非歐大世界島”的整合、分化

  上合“西進”趨勢為美西方國家密切關注,并成為政策辯論的新焦點。對此,美國的最新回應是:進一步強推“基建競爭”。

  在2023年9月的新德里G20峰會上,印度與美、歐、沙特等國達成協議,將建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IMEC,簡稱印歐走廊)。〔28〕

  目前,這項最新版的基建計劃“印歐經濟走廊”雖然僅有框架協議,細節條款、實施方案尚未出爐,但仍已無意間暴露出美國的全球地緣戰略野心——以“斯皮克曼綫”連通大西洋—歐洲板塊和印度洋—太平洋板塊,同時隔絕中非,切割亞非歐“大世界島”,進一步縮小對中國的包圍圈。

  “印歐經濟走廊”在技術和工程層面是否可行,可另行作文專門討論。但可以明確的是,隨著該倡議的拋出,美國民主黨決策精英的全球地緣政治野心已經暴露無遺。

  熟悉不同版本地緣政治學說的學者,在初見“印歐經濟走廊”示意圖時或許會本能地聯想起美國土生土長的地緣政治理論大師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的“邊緣地帶”論。不同於英國學者麥金德對“心臟地帶”近乎執念的強調(這或許和大英帝國對沙俄的恐懼有關),斯皮克曼反其道而行之地指出:在控制歐亞大陸方面,邊緣地帶(Rimland),即環繞歐亞大陸的沿海地帶,比內亞/中亞地區,即所謂的“心臟地帶”(Heartland)更重要。

  圖表2:斯皮克曼所描述的“邊緣地帶”,虛綫則示意“斯皮克曼綫”

  圖表3:印歐經濟走廊地理布局示意圖〔29〕

  如果斯皮克曼活到今天,他或許會對“印歐經濟走廊”的提出感到欣慰,因為這條從印度途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約旦、以色列和希臘一路輾轉延伸到歐洲、聲稱將“通過促進亞洲、波斯灣和歐洲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來促進經濟發展”的走廊,不過是“斯皮克曼綫”(Spykman Line)在當代地緣政治經濟版圖上的再現。

  客觀地講,這條“斯皮克曼綫/印歐經濟走廊”攻防兼備:

  “攻”的一面,作為“鐵幕”,它通過夯實麥金德意義上的舊的小“世界島”(僅包括亞歐大陸)的西側邊緣地帶而將“亞非歐大世界島”一分為二,於是將“大世界島”的內核區(包括俄羅斯、伊朗、中亞,富含油氣礦產資源)及邊緣地帶的東部(中國,產能大國),與西邊的非洲(因擁有巨大的自然資源和有待開發的充沛的人力資源而潛力無限)人為切割、隔離開來,從而防止中非實現一體化,使“中非命運共同體”無法建成,從而斷絕中國(東亞板塊)與非洲之間打通資源—產能“任督二脈”的可能。

  “守”的一面,作為“通道”“走廊”,它將“印歐”(Indo-European)和“印太”(Indo-Pacific)兩個地緣板塊連為一體,形成一個超級地緣板塊。如果把北約也算進“歐洲”的範疇,那麼兩條肉眼可見的鐵幕正緩緩降下:一條沿著華盛頓——布魯塞爾——伊斯坦布爾/比雷埃夫斯——特拉維夫——利雅得——阿布扎比——新德里——新加坡——堪培拉——惠靈頓一字排開。另一條則從美軍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空軍基地迭戈加西亞起,經過新加坡、馬尼拉、台北、琉球、佐世保、東京,最後經由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渥太華、華盛頓而回歸美國本土,并與前一條弧綫相銜接於華府。兩條弧綫在印太地區所形成的“死亡交叉”,正落於南海-台海一帶。這顯然絕非偶然。

  歷史地、辯證地看,所謂用於聯通的“通道”和用於隔絕的“鐵幕”“城牆”本來就可以是一體兩面、合而為一的。這個道理古代中國人都懂,所以修築了萬里長城——它既能作為“牆”將游牧劫掠者隔絕在外,同時本身也是“路”——拾級而上,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發揮著戰時快速調兵、運糧的作用。

  當然,從目前印歐走廊的設計上看,這條鐵幕/通道并不完美,至少目前尚有若干“硬茬”“釘子戶”夾雜其中,從而產生致命的不確定性。對美國、以色列而言,是伊朗。對印度而言則是巴基斯坦。此外,土耳其對北約的政治忠誠和戰略穩定性也尚待檢驗。至於印度,其反華立場自然不容置疑,因此是美國在印太、印歐地區實施“以盟遏華”的天然盟友/夥伴,但新德里畢竟“聽調不聽宣”,未必事事都完全服從華盛頓的安排。所以,在美國的亞歐非大棋局上,印度始終是一個不穩定因素。但鑒於其體量和位勢,美國又無法放棄印度,更不可能拱手將其讓與中俄。凡此種種,對美而言是必須著手消除的“不確定性”;但對中俄等國而言,則是未來可供努力的政策抓手和地緣突破口。

  綜上可見,“印歐經濟走廊”的提出雖然在理論上并無新意,但在政策層面則頗有分析價值,值得中國密切關注。因為該路綫的提出,如圖窮匕見般過早地暴露了美國經略舊世界及全球地緣政治的戰略意圖,從而使得中、俄、伊等國尚有較為充裕的時間予以反制應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