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逐漸形成共識,衹有真實利率開始下行,才能對信貸數據形成支撐,也能提高居民消費傾向,能讓企業、家庭主動增加支出及消費。(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國10月份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轉負,實際利率水準再度升至年內高位。回顧歷史不難發現,CPI持續下行乃至錄得負值,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就成為大概率事件。加之10月份以來,萬億級別的特殊再融資債券、特別國債先後落地,月末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一度飈升,資金面壓力不容小覷。決策層出手呵護流動性環境勢在必行,降准降息陸續有來。
上月CPI同比錄得-0.2%,是今年7月以來的第二次轉負;PPI(生產物價指數)同比錄得-2.6%,相較於上月降幅邊際走闊。CPI數據受累於豬肉等鮮活食品價格下跌,食品分項環比由漲轉跌;PPI下跌主因是鋼材、水泥等原材料,以及生活資料價格回落,反映出供給充足,但需求仍弱。
降息降准 減輕融資成本
今年內地經濟修復的最大挑戰,來自於需求端的持續走弱。在此背景下,央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投放效果並不顯著,較難刺激有效融資需求回升。也因此,決策層一方面需要加大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過降息降准操作,引導實際利率的充分下調,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是十分必要的。
自1987年開始,內地共出現四輪CPI同比下行至轉負的案例,包括:1)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期間CPI同比增速連續22個月為負;2)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期間CPI同比增速連續13個月為負;3)2009年2月至2009年10月期間CPI同比增速連續8個月為負;4)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間同比增速連續3個月為負。無一例外,央行均採取寬貨幣方式應對。
雖然CPI目前還未出現連續同比轉負的情況,但PPI已接連12個月錄得負值,貨幣政策有必要繼續發力,鞏固經濟復甦動能,盡快將物價增速推升至合理水準。
筆者此前撰文《應對跨年資金需求 貨幣料續寬鬆》也寫道,10月31日,內地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曾出現飈升。其中,隔夜利率一度衝高至50%,令眾多交易員跌破眼鏡。不論是資本市場抑或實體經濟,都面臨著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利率下行 提高居民消費意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