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要義和精髓
http://www.crntt.hk   2023-11-06 08:35:17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要義和精髓,並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堅持和發展習近平經濟思想,對於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和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習近平經濟思想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高度,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經濟思想內涵極其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等等。
  
  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人民性、時代性、實踐性、開放性,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對此,重點可從以下方面深入理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民至上,從奮鬥目標、發展理念等多方面論述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其原創性的貢獻主要在於:一是把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新時代奮鬥目標,賦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的內涵。他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二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他強調,“我們要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三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在總體上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確定了戰略方向、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圍繞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的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然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我們黨領導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把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聯繫在一起,作出原創性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理論指南。
  
  創造性地提出新發展理念,明確經濟發展的主題和第一動力。新時代我國經濟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是前人未曾遇到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深刻把握世情、國情變化,適時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全國要統一思想、協調行動、開拓前進”。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關於新發展理念以及對於經濟發展主題和第一動力的新觀點,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不僅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而且對後發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整個進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要義和精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建立在科學方法論基礎上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建立在科學方法論基礎上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解決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一個結合”豐富和發展為“兩個結合”,並強調堅持好、運用好一系列立場觀點方法,實現了方法論的新飛躍。
  
  對於“兩個結合”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行了深入闡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同時,衹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