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前景廣闊
http://www.crntt.hk   2023-10-17 08:30:41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基礎設施建設能有力拉動全球經濟成為各國的共識。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將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全球基礎設施領域已成為大國競爭博弈的重要戰場,為扭轉在基建投資領域的被動局面,美國聯合盟友欲擔當起全球基建的領頭羊,加緊落實其主導的全球基建方案。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文章認為,實際上,全球基礎建設的池子夠大,投資存在巨大缺口,中國與美歐各有優勢,合作大於競爭。
  
  根據全球基礎設施中心發布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展望》報告,2016年至204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增至94萬億美元。其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最大,占全球54%;美洲居第二位,占比為22%。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將達19%,其中,美洲、非洲的資金缺口大,分別達47%和39%,而亞洲的缺口最低,為10%。另據世界銀行估計,要實現氣候和環境保護,能源、水和衛生設施的普遍獲取,以及改善糧食安全等目標,全世界每年必須在基礎設施上投資1.3萬億歐元。同時,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發布的《全球發展報告2023》也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甦態勢,但仍面臨結構性減速壓力。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被日益廣泛應用在諸多領域,但鴻溝依然較大。從互聯網覆蓋率看,目前全球仍有約27億人口無法使用互聯網,且發展中國家使用互聯網成本依然高企。
  
  文章介紹,面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巨大的缺口,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按照“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總體框架,以鐵路、港口、機場、管網等為依托,逐步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網絡,拉近了我國與共建國家的時空距離,優化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行模式。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扎實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亮點紛呈,成功建設了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絲路電商”成為拓展多雙邊經貿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引擎,共同為全球互聯互通注入新動力。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若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將有望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占全球GDP1.3%,其中90%由夥伴國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受益更多。2015年至2030年間,760萬人會因此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曾幾何時,美國也是全球的“基建狂魔”,但隨著全球化和產業革命再分工,美國基礎設施全球排名僅列13位,遠低於英、法、德等國。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評估,美國國內基礎設施得分長期不超過“D+”,而2021年得分“C-”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分。中國則憑借國內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使中國工程承包企業迅速成長壯大,施工能力和成本控制基本接近甚至超越西方同行。在世界銀行等機構的基礎設施招標中,中國企業處於主導地位。在20家全球最大建築承包商中,中國有14家,歐洲有6家,美國卻一家都沒有。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曾經領先的新能源、5G通信、數字技術等新興基礎設施領域,中國推動“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在全球新基建競爭中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文章指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成為常態,世界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在這重要關頭,更需要全球攜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所言,應本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精神,不應該排除任何國家。放眼世界,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池子足夠大,中美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不存在互相抗衡或者互相替代的問題,亟需“拆墻”,而非“築墻”。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