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與灣區城市合作 建中成藥全產業鏈
http://www.crntt.hk   2023-10-11 15:53:35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布《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球有196個國家及地區使用中醫藥。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指出,內地已有很多高標準、國際認可《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認證的臨床基地,建議香港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開發新中成藥,粵港探討建立註冊制互認。

  “香港在國際上認可度相對較高,內地藥廠在香港註冊,經香港打入東南亞或其他歐美國家,成功率高好多。”林教授認為,香港可與內地研究中心一起進行臨床試驗,結合兩地優勢,加快推進中成藥研發。中醫藥企業培力農本方創辦人陳宇齡表示,香港有大學科研、品牌及國際聯繫的優勢,但要把新研發的中成藥打入國際,必需結合內地優勢,打造全產業鏈。\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文) 李斯達(資料) 許棹傑(視頻)

  2010年有民間智庫曾經對中醫藥在香港發展的困難進行研究,問題包括香港在開發中藥產品與內地合作不足,香港的註冊制度跟內地不協調,生產商便要符合兩套標準才能在香港行銷。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似乎仍未改善。陳宇齡數年前獲授權把中大、浸大中西醫合作科研十多年,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新中藥,在內地進行註冊。惟新藥內地註冊與香港互不承認,註冊要求做的三期臨床數據要在內地做,不能在香港做,投資不菲。陳指目前該新藥已做了二期A臨床,正做二期B,預計尚有三年才完成註冊程序。

  新藥兩地註冊成本高

  香港過去未有全新的中成藥註冊,“但怎可能為一種藥完成註冊,在內地又重新做過、投資雙倍的錢?”陳宇齡指沒有藥廠願意在只得700萬人市場的香港投資研發新中藥:“若要把香港成為科研中心,你是否需要一個市場才能支撐?我是中藥廠家,我寧願一開始在內地做,這樣香港的大學、科研、醫生以及醫院會失去好多機會。”

  中大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表示,開發新中成藥至少要投入幾千萬至幾億港元,投資期至少十年,香港市場衹有700多萬人,但若香港註冊的新中成藥可在大灣區銷售,大灣區註冊的亦可在香港銷售,市場容量一下子擴大十倍,藥廠才有誘因投入大量資金做中成藥開發。

  GCP臨床基地獲國際認可

  香港具有大學科研及國際品牌優勢,林志秀指正是好契機讓香港融入大灣區一起做中成藥開發。中大不時以“多中心研究”與內地合作研究某中藥復方的臨床療效。林志秀表示,內地已有很多國際認可《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GCP的臨床基地,該些基地並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所做的臨床數據才可作註冊用途。“大灣區有GCP的臨床基地,做出來的數據標準等同香港,絕對不是內地做的唔得,香港做的好。但過去兩地臨床數據不互通,因為大家的註冊不能互認。”他認為粵港藥物註冊及規管互認,需要兩地政府溝通及建立,若粵港中成藥註冊、規管互認,兩地臨床數據便能互通,可解決香港病人數據不足的問題。

  林教授指出,根據不同的疾病,所需臨床測試數據少則百多二百個案例,多至數百甚至過千案例。但他直指香港要收過千個病人做臨床測試是無可能,所以開發新中成藥一定要聯合大灣區各市一齊做,成功機會才大:“我們可以跟不同的研究中心一起進行臨床試驗,即多中心臨床研究multi-center trial,例如香港兩個、澳門一個、大灣區五六個一齊收病人,數據就可大些,多中心的臨床結果的可信度也更高。”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