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支撐和策略路徑
http://www.crntt.hk   2023-10-10 08:38:46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指明了方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相互關聯,信號鮮明、意涵豐富——積極發展、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

  重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點在“生產力”

  南方日報發表中共廣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康達華文章表示,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理論是行動的先導。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堅持和發展,引領著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又一次創新,必將引領新時代中國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實現新的重大變革。

  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重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點在“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在“新”,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的戰略部署。新質生產力是應對國際激烈產業競爭新環境、引領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是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新答案。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質”,是從依靠要素驅動邁向創新驅動的質變。新質生產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的生產力,是更高質量實現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更高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新質生產力的落腳點在“生產力”,是一場全新的社會變革。新質生產力對應的是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產業形態、新的生活方式,是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實踐。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創新驅動

  文章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到大數據,縱觀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無一不是由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進而形成的新生產力。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時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呈現融合交叉、多點突破態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面向前沿領域及早布局,提前謀劃變革性技術,夯實未來發展的技術基礎,是不容錯過的重要戰略機遇,是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的先手棋。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頭性技術儲備,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

  相比過去“兩頭在外”發展模式中依賴低水平技術轉讓、模仿式追隨式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突出要求的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4月視察廣東時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上取得更大進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是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無序創新,也不僅僅是停留在解決從“1到100”的應用型創新上,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長遠解決從“0到1”的技術變革問題,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不能簡單照搬西方的資本推動模式,要統籌發揮好科技、教育、人才各種資源力量,一體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從而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