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中希文明交流互鑒架起語言之橋
http://www.crntt.hk   2023-10-06 13:33:24
 
  “學習中文已經從最初的‘需要’,變成了現在的‘想要’”

  記者走出電梯,希方院長羅蘭笑吟吟地迎上來:“歡迎你們,歡迎你們來孔子學院採訪。”

  羅蘭身著旗袍款的無袖連衣裙,搭配青花色絲巾,東方味十足。初次交談,多數人會以為羅蘭研習中文多年,其實她學習中文僅有3年時間。她不僅發音標準、口語流利、能說會寫,成語更是信手拈來:她用“廢寢忘食”解釋自己學習進步飛速的原因,用“以身作則”表達作為孔院院長更應該帶頭學中文的責任感,用“樂不思蜀”表達自己離開中國時的不舍。

  2018年12月,上海外國語大學與亞里士多德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希臘第二所孔子學院。2019年項目正式啟動後不久,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合作雙方只能遠程在線溝通。羅蘭想著,若會說中文該多好啊,很多事交流起來就方便多了。

  2020年初,亞里士多德大學孔子學院正式開課。“從第一天開始,我就坐在學生的座位上學習中文,我的啟蒙老師陳森很負責。”說起中文學習,羅蘭有很多故事要講。她感受到,學中文讓她和中方老師的關係更加密切,她也用自身經歷激勵著更多人參與學習。“學習中文已經從最初的‘需要’,變成了現在的‘想要’。我當時沒有意識到,自己會如此熱愛這門語言、這一文化。”

  來這裡工作時間不長的中文老師胡安,回憶起初春時學生邀請他郊游的場景:“我們在海邊的山裡一起采蘑菇,在海灘上野炊。與學生的課外互動,不僅增進了我和學生的感情,也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彼此的文化。”

  希臘學生喜歡思考、喜歡提問,在中文課上更是如此。“希臘學生不僅注重學習某一個知識點,還喜歡探尋中國文化的思維邏輯。他們從內心尊重和喜歡中國文化。”胡安說。

  “中文本身就是音樂——它有不同的聲調,這與同是音樂語言的希臘語有相似之處”

  孔院大廳的書架上,陳列著幾年來學生們的手工作品,有大紅的燈籠、毛筆題詩的紙扇等。同時陳列著的還有幾份獲獎證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屆“最·孔院”全球短視頻征集活動的一等獎獎狀。

  這份獎狀得主是哈杜皮斯·喬治斯。喬治斯是希臘本土音樂人,也是孔院的一名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絡上聽到中國音樂,旋律令他十分心動。“當時的我還不懂中文,憑喜好保存了所有聽過的中文歌曲鏈接。”喬治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中國音樂、對中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我發現,中文本身就是音樂——它有不同的聲調,這與同是音樂語言的希臘語有相似之處。”在中方老師和一名古箏演奏家的鼓勵下,喬治斯參加了由中國駐希臘大使館主辦的音樂文化比賽,將“乍一聽與希臘韵文詩韵律接近”的歌曲《橄欖樹》改編並用希臘語填詞。作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後廣受歡迎。

  疫情期間,很多同學無法參與孔院線下課堂,只能遠程交流學習。喬治斯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孔院的師生們創作了一首主題曲《我的一天》,中方老師陳森為該曲填詞。

  學生們自發組織起來,穿上亞里士多德大學孔院院服,漫步塞薩洛尼基的大街小巷,在標誌性建築前錄制音樂錄音帶。每個人的笑容燦爛地綻放在鏡頭前,“我們每天都要一起向前”的歌詞唱出了大家熱愛中文、共克時艱的心聲。充滿力量的歌聲、陽光青春的畫面,也贏得了全球孔院師生的認可,最終榮獲第二屆“最·孔院”全球短視頻征集活動一等獎。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除了日常的語言教學,亞里士多德大學孔院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擴大了孔院的知名度,也在當地民眾心中撒下了中國文化的種子。

  在學校大廳裡,一件以秦兵馬俑為靈感設計的服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2020年,亞里士多德大學孔院與希臘國際大學服裝設計專業聯手,啟動主題為“中國製造”的中國風服裝設計大賽。學生們用一年時間,尋找和瞭解他們感興趣的中國元素,將其融入服裝設計中,並於2021年9月舉辦了服裝展示和表演。

  “活動非常成功,不少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比賽後都來報名學中文了!”羅蘭自豪地介紹,孔院還組織了一系列主題活動,比如在中國傳統節日期間組織文化體驗互動活動等。“這些活動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送孩子來學習中文,擴大視野。”羅蘭說。

  “每種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百花園中的寶貴財富”

  去年底,全球首部由中、英、希三語撰寫的中文學習入門教材《中文導學》發布。此前,由於小語種教材需求量較小,亞里士多德大學孔院一直都使用中英雙語教材。但不管是從文化歷史背景,還是從語言學習的便利性來看,如果能有一本希臘語的中文教材,將更好地幫助希臘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快速提高語言水平。

  “學習中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做了一輩子跨文化研究,一生都在學習其他語言和文化,但也曾因為學不好中文而大哭。我很驕傲編寫了第一部希臘語的中文教材,為學生提供方便。”羅蘭笑道,從一個學者的角度來說,學習中文的過程讓她感受到了兩種古老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尤其是中文裡一些充滿智慧的表述和深邃的思想,讓她對希中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葉夫多基婭是土生土長的塞薩洛尼基人,是亞里士多德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在孔院,她接觸到了很多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中國傳統建築外形美麗、構造複雜。從紫禁城的彩色釉面磚到蘇州的橋梁,中國建築的豐富性讓我著迷。”葉夫多基婭說,這些古建築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深深交織在一起,傳遞出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哲學理念,“中國傳統建築在可持續發展、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的價值也值得我們挖掘,這正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意義所在。”

  今年10月,亞里士多德大學孔院將主辦一場主題為“跨界中文教學與交流研究”的國際研討會,來自全球的中文研究和教育學者將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推動文化交流。希臘文化基金會主席尼科斯·庫基斯表示,文明交流互鑒能讓更多人明白不同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每種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百花園中的寶貴財富。就像孔子所說,君子和而不同。我堅信,在相互瞭解和尊重的基礎上,不同國家和文明的人民集思廣益、同舟共濟,定能攜手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