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據新華網報導,既能搬運、打磨、焊接,也會售貨、拼圖、澆花……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超5萬平方米的機器人展區,成為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工業機器人企業參與數量最多的全產業鏈平台之一。令人目不暇接的“秀技藝”之外,眾多機器人展台上也刮起了多元化、智能化、生態化三股新風。
從製造業到服務業,下游應用“多元化”
工博會是我國工業領域的國家級展會,機器人是整個工博會的高光展區。據介紹,本屆工博會機器人展區匯聚了350多家國內外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首發300餘項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機器人往往被用來做搬運、噴塗等簡單又辛苦的工種。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其下游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化。除了為汽車、日化、電子等傳統產業增效,也為新能源汽車、光伏、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賦能。
隨著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快捷充電成為一種剛需。本土機器人品牌節卡在工博會上帶來了一款新能源車充電機器人。在感應到汽車停好後,充電機器人就會自動過來取下充電槍,插入汽車充電接口。通過準確識別規劃路徑,機器人可以完成電動汽車插拔充電全過程,目前已在一些充電站“上崗”。
“是機器人,更是無限可能”——來自瑞士的工業巨頭ABB,在近800平方米的機器人展台上發布了一系列創新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其中首發了一台工業教育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負載3.5公斤,相較於上一代產品,其占地面積減少了10%、重量減輕了20%。使用這款機器人的學生,將學習在不同領域和應用中部署機器人自動化。
除了製造業,服務領域的機器人也大放異彩。衝咖啡、拼魔方、蛋雕……工博會上的機器人“技能值”滿滿。本土機器人品牌非夕在本屆工博會上,帶來了基於自適應機器人產品的智能理療解決方案。這款產品結合人工智能、3D視覺、智能感應等先進技術,可模擬人手對人體軟組織進行壓揉式的物理放鬆與治療。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今年年初印發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到2025年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