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在福建省福清市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工人在福建淼天匯食品有限公司的水產品加工生產線上工作。(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不僅為共建國家的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惠及民生福祉
沿著這條創新之路,一個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科技設施聯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的創新共同體正從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試驗田裡,芒果個大飽滿,長勢良好,地面上卻看不到一根灌溉管道。原來,水源直接通過地下滲透管被輸送到植物根部,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完成灌溉。這套先進的節水灌溉系統來自中國,應用在中國和埃及共建的國際聯合節水灌溉實驗室項目中,為解決困擾埃及農業發展的高溫乾旱、水資源短缺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共建實驗室,是近年來中埃科技合作的一個縮影,也是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的一個生動注腳。
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創新始終是一個關鍵詞,我國與共建國家不斷加強創新合作,共同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實踐充分證明,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不僅為共建國家的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惠及民生福祉,給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今時代,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整合各方面創新資源的能力。2017年中葡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2021年中國—葡萄牙星海“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揭牌啟動。中葡兩國分別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沿岸,擁有不同氣候和地理環境條件,加強創新合作,不僅能實現信息共享,還能推動科研能力互補,起到“1+1>2”的效果。中葡攜手打造的“藍色夥伴關係”,僅是共建“一帶一路”中加強創新合作的一個案例。10年來,特別是2017年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動以來,從擴大科技人文交流到共建聯合實驗室,從加強科技園區合作到推進技術轉移中心建設,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創新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沿著這條創新之路,一個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科技設施聯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的創新共同體正從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通過“一帶一路”,中國不僅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還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面對全球數字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國與共建國家在智慧城市、移動支付和跨境電商等數字經濟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為縮小全球數字鴻溝不懈努力;面對發展中國家可能遇到的技術壁壘,中國支持共建國家建立完善技術交易市場,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組建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有力推動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共建國家轉移轉化;面對一些國家創新人才匱乏的困境,中國舉辦一系列科研交流和培訓活動,助力共建國家創新人才培育和成長……“一帶一路”這條創新之路,不僅重視效率,也強調開放性、包容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科技力量。正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所說,中國擁有令人矚目的經驗與專長,一直致力於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能夠通過分享科技成果和成功經驗為世界作出獨特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