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這個超市不一般:“貨品”是崗位信息,“供貨商”是用人單位,“顧客”是求職者,“售貨員”是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的服務專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區移民安置小區幸福社區的就業超市,既實現了招聘和求職信息的互通對接,又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公共服務。目前,幸福社區有就業意願的268戶609人均已實現就業。
當下,企業用工難和群眾求職難交織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其原因之一,在於信息不對稱。發布渠道不足,求職者搜尋崗位成本高,政策傳導機制不暢,阻礙了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聯繫。正如相親找紅娘、過河靠橋梁,就業超市等服務平台在破解信息不對稱中發揮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那麼,該如何豐富基層就業服務形式,助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要擺正觀念,形成供需對接合力。全面地看,就業不單是個人的事,整個社會都要積極參與,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的要求。辯證地看,就業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也是幫助我們改進服務、打破信息壁壘的契機。要像就業超市一樣,發動各方力量,擴充就業渠道,理順就業結構,想方設法為勞動者求職、用人單位招聘搭好對接平台,增強供需信息匹配度。
要真抓實幹,推動服務更加便捷。幸福社區居民點贊就業超市“無需東奔西走,工作進門就有”。應推廣其中的好經驗,統籌利用更多基層平台、社區網點等資源,創新線上線下一體服務形式,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形成15分鐘就業服務圈,提高群眾對就業服務的感知度。在方便群眾上出真舉措、硬實招,抓早、抓細、抓深就業服務,使其更加方便可及,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
要從嚴從實,堅決防止政策執行走樣變形。基層就業服務站的目標應該是方便群眾求職,要堅守公益屬性,防止以此謀取私利。要將其納入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嚴格監督管理,強化權益保障,整治虛假招聘、“黑職介”等違法行為。同時,也要堅決刹住“紙面就業”“蘿蔔招聘”等歪風邪氣。
希望像就業超市這樣接地氣的服務形式能更多湧現,調動各方力量,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走穩就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