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據新華網報導,“我的生活經歷決定了我的電影觀”“我理想中的電影需要具備的第一點特質是社會性”……日前,在吉林長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電影人齊聚一堂,共話如何為推動中國電影更好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本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由國家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承辦,以“新時代·新征程·新力量——電影和觀眾在一起”為主題,邀請近年來活躍在電影工作一線的青年導演、編劇、制片、營銷等從業人員代表出席,為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在與會人士看來,電影創作者應該關注生活、擁抱時代,讓電影作品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有責任將創作視角投向市井生活,展現最真實的人、最生動的情感。”電影《誤殺2》的導演戴墨說,“電影創作與時代緊密相連。我們應該把人物的個體命運變遷放在時代背景中,展現時代所賦予的精神與風貌。”
從《受益人》到《孤注一擲》,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是導演申奧的一條創作主線:“文藝創作不能在市場大潮中迷失方向。衹有深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夢想和希望,才能讓更多觀眾在電影中找到啟迪。”
“我們的社會現實是可以不斷進行挖掘的資源寶庫,總有讓人興奮和好奇的話題,從而保障創作者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進行各種類型化、風格化的嘗試。”電影《愛情神話》的導演邵藝輝說。
如何更好遵從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和市場規律,在提升影片質量的同時,推動電影市場蓬勃發展?
“既然希望觀眾走進電影院,電影就必須具備在電影院觀看的特質。”導演崔睿以影片《消失的她》為例,“無論是華麗複雜的置景、高飽和色彩的選用,還是節奏緊凑的剪輯,我們都在努力為觀眾呈現一場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
“在經年累月的積累中,我們已經逐漸摸索出市場的偏好與風向。我們要生產市場喜歡的內容,但又不能只生產市場喜歡的東西。”電影《熱烈》的制片人陳祉希認為,電影創作者要打破窠臼與常規,盡可能挑戰更多題材、選擇與可能性。
近年來,電影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青年電影人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升,為我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提供了重要動力。
“通過與海外觀眾的現場交流,我感受到科幻是新時代跨越文化差異的‘通用語言’。”《流浪地球》系列制片人龔格爾表示,“我將與創作團隊一起努力,為解決制約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問題貢獻力量。”
一段時間以來,國產動畫電影精品層出不窮,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中國動畫電影產業正邁入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創作水平到技術實力都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競爭力。”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的導演趙霽說,“我們要積極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將其融入到創作中。這種融合,既是對傳統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探索。”
在一些與會人士看來,電影市場的豐富性與電影創作的多樣性,同樣離不開青年電影人的茁壯成長。
“拍電影是一件有門檻的事。青年電影人在項目操盤能力、製作經驗、市場形勢判斷上缺乏積累。影視公司有責任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青年電影人進入到專業的電影製作流程,將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與現有資源相結合。”海浪電影周的秘書長謝瑾說。
“建設電影強國,不僅取決於銀幕有多少、票房有多高,更取決於藝術創新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科技運用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電影作品影響力和電影文化軟實力。”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年輕的電影工作者要走出小我,擁抱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心懷觀眾,感恩觀眾,增強電影共鳴能力;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開放中成長壯大;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做強電影產業基礎。衹有這樣,青年電影工作者拍出的電影才能擁有以文化人的力量,才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樹立起電影的精神坐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