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人才落地生根提供“優質土壤”
http://www.crntt.hk   2023-08-26 12:26:59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高度重視培養和吸引人才,通過制定積極招商引才政策,針對性解決過去香港在引才、育才、留才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按照特區政府去年末制定的目標,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將通過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每年募才3.5萬名,也就是說,3年內香港至少要吸引10.5萬名人才。今年5月,特區政府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進一步擴大“人才清單”範圍,由原本的13項,擴大至51項,涵蓋9個行業。

  政府各類“搶人才”措施顯然十分奏效。截至今年6月末,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10萬宗申請,入境事務處已批出約6.1萬宗。這遠遠超出去年施政報告中制定的3.5萬的年度引才目標,也超過了過去10年香港引才數量的總和。

  但是,人們也注意到,人才引進了,但亦有部分人才選擇不留港工作。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如何做,才能將香港的人才土壤培植好,為人才落地生根創造一片沃土。

  ·打造完善的創科生態圈

  首先,要肯定政府的人才政策是基本成功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衡量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我們需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政府人才政策,支持政府的人才計劃。一些人才眼下不在香港工作,並不等於他們始終不會服務香港。在香港邁向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下,香港的人才儲備當然宜早不宜遲,宜多不宜少。隨著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創科產業的發展,“北創科”藍圖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將會源源不絕。

  第二,香港必須為人才落地生根提供“優質土壤”。

  一個地區要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香港要成為人才聚集地,第一要點做到人盡其用。人才的歸屬感,首先是有用武之地,有大顯身手的空間。為此香港需要一個完善的創科生態圈以吸納並留住人才。

  不可否認,眼下香港的創新科技氛圍不足,人才落地生根的土壤不夠肥沃,也有引進的人才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此,特區政府正努力引進高技術含量的企業,為香港建立創科生態環境努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特區政府在引進創科企業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至今已接觸逾200家企業,超過25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在港營運的規模,這些企業中有不少是市值或估值過百億元的創科企業,擁有業內前沿技術。

  引進創科企業固然需要,這是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目標的重要一環,也是人才立足的土壤。而鼓勵本地資金投向創科產業,本地高校及研究機構將成果轉化同樣重要。此外,人才發展需要沃土,反過來人才也能厚植沃土。香港有基礎研究的優勢,大灣區其他城市有成果轉化以及相關的應用場景優勢,香港引進的人才完全有條件投身大灣區,參與大灣區城市間的優勢互補,為建設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集群貢獻力量。這也是香港人盡其才,為建設大灣區的貢獻,我們完全不必患得患失。

  ·人才來了香港就是大贏家

  第三,即便有的人才是因為子女教育因素而來港,從包容的心態來理解,香港依然是贏家。因為引進人才對香港人口年齡結構產生積極影響。

  香港現在已經步入超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的狀況會越來越嚴重,競爭力難免受到影響。為什麼一些國際人士看好印度的未來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國度人口相當年輕。部分港人因為不同因素不願意生兒育女,低出生率進一步拉高了港人的平均年齡。引進人才的一個意外效果就是,對香港人口年齡結構產生正面意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日前表示,截至7月底,“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收到超過4萬宗申請,有逾3萬宗獲批。據瞭解,獲批申請者中近8成年齡介乎18至40歲。而那些考慮子女教育因素移港的人才,他們的子女將在香港接受教育,其中不少會成為香港未來的建設者。

  過去一年政府在全球主動“搶人才”的舉措,可能是香港歷史上的前所未有,必然對香港未來發展產生深遠意義。相信行政長官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對過去一年的人才政策進行檢討優化,比如要考慮如何更多元化的引進全球人才。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特區政府在創造良好的創新科技生態環境上,更有作為。愛才惜才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指標是成就人才。

  作者 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