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深入理解、正確把握產業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係。
|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係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這就要求我們順應產業發展大勢,統籌抓好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深入理解、正確把握產業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係。
正確把握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
深圳特區報發表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羅嬋文章表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二者互相促進、相互影響、密不可分。一方面,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根基。另一方面,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虛擬經濟的有序發展對實體經濟具有促進作用。
現代化進程通常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增長和虛擬經濟部門的更快擴張。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經濟虛擬化趨勢日益凸顯,虛擬經濟逐漸脫離實體經濟獨立發展,大量資本流入虛擬經濟,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形成了二元市場結構,社會資本“脫實向虛”和“虛實分離”加劇。這不僅擠壓了實體經濟生存發展空間,也成為經濟增速放緩、金融風險加大的原因之一。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命脈所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要抓住製造業這個“牛鼻子”,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要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虛擬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正確把握規模擴大與質量升級的關係
文章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必須更好統籌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一方面,產業規模擴大是質量提升的現實根基。另一方面,產業質量提升是規模擴大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複雜性、長期性工程,產業越發展、改革越深入,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要尊重市場規律與科學規律,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要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正確把握三次產業的關係
文章分析,協調發展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深刻認識產業分工與融合之間的關係。產業分工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分離發展,而隨著技術進步、產業交叉重組,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產業分工為融合發展提供了原始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基礎地位不斷穩固,第二產業創新驅動深入推進,第三產業重點領域蓬勃發展,產業分工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為後續三次產業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產業融合是分工基礎上的結合。在經濟全球化、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產業融合成為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的一種發展模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近年來,中國產業融合不斷深化,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重要增長點。從經濟發展及產業發展規律來看,隨著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與發展模式的快速躍遷,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會逐步下降,而第三產業占比將漸次提高。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要立足於現代服務業,發揮其“潤滑劑”和“助推器”作用。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數字經濟逐漸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與平台經濟發展壯大,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增長和企業價值增長新的動力源泉。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既要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還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揮產業的融合乘數效應。同時要警惕簡單的線性思維和相互替代,將服務業與製造業、農業發展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甚至以扭曲其他產業為代價“拔苗助長”發展第三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