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批評美國能源價格的“雙重標準”,指出美國液化天然氣對歐售價是美國市場的數倍。為降低運營成本,歐洲多家鋁、鋅冶煉廠被迫關閉,大量粗鋼產能被迫閑置,製造業遭遇重大打擊。
美國還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以高額補貼等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應用。這些因素嚴重破壞歐洲經濟的“有生力量”,不少歐洲主要企業已將生產部門向美國遷移,令歐洲面臨“去工業化”風險。
比利時企業聯合會歐盟事務負責人奧利維爾·約里斯感嘆道:“我們非常擔心,也很震驚,這些補貼是保護主義,是美國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
·前行路在何方
在美國攪動地緣政治棋局、撬動能源杠杆、啟動保護主義舉措等手段“折騰”之下,歐洲製造業基礎不斷被削弱,主要國家出口受到影響。
歐元區經濟對出口依賴程度較高,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成為歐洲國家為經濟注入動力的最佳選擇。為此,歐盟和歐洲主要國家期待通過加深對華經貿合作提振經濟。
當前,中歐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在世界經濟低迷、貿易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中歐貿易實現逆勢增長。2022年,中國與歐盟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額達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意味著平均每分鐘貿易往來超160萬美元、中歐貿易結構也更加優化,鋰電池、新能源車、光伏組件等綠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