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法國的清醒與德國的昏睡給世界的警示意義
http://www.crntt.hk   2023-07-31 17:27:21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俄烏戰爭還在繼續。儘管非洲和中東國家領導人有意介入,但至少澤連斯基目前興趣不大。他更大的興趣是摧毀克里米亞大橋及轟炸莫斯科,以及讓包括德國在內的國家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坦克、戰機和大炮。

  德國最倚重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去年10月被炸,迫其只能死心塌地跟著美國一條路走到黑。在對華政策方面,德國也越來越接受美國的提法,今年6月15日拋出了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這份戰略還稱“中國正以各種方式試圖重塑現有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越來越積極的要求獲得區域優勢,一再採取與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相抵觸的行動,並利用其經濟實力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這些表述似曾相識,顯然受到了大西洋彼岸的影響。與默克爾時代相比,德國對中國政策兩面性和負能量的定義,是中德關係的明顯倒退。

  中德關係回不到過去,但這麼快視中國為“系統性對手”還是出乎一些專家的預料。歐洲國家中能保持清醒的領導人已經不多。在默克爾退出政壇之後,人們把歐洲的希望寄托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身上。今年4月馬克龍訪華發出了在台灣問題上不能被美國綁架的聲音,強調法國與中國的相似性,即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馬克龍有關歐洲戰略自主的調門越來越高。或許從幾十億美元的澳洲潛艇大單被美國撬走之後,法國人算是被徹底打醒,美國越來越指望不上,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是明智的選擇。在美國加大拉攏歐洲盟國的大背景下,馬克龍在發展中法關係上的態度顯然體現了自己的獨立判斷。一些輿論認為,馬克龍曾聲稱以戴高樂為榜樣,看來並非完全是虛言。

  基於法國的自身國家利益,法國的對華政策走出了“獨立行情”。這兩天,中法兩國在北京舉行了高級別財經對話,可謂是成果豐碩,達成了20餘項共識、57項具體合作成果,小至疫苗開發、化妝品進口,大至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維護金融穩定,以及高精尖產業等戰略領域的合作,體現出較高的合作意願。中法雙方強調,在民用核能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平穩保質確保英國欣格利角核電廠的完工,推動賽峰航空發動機適航證的頒發。此外,中國歡迎法國參與中方的“嫦娥工程”和“天宮”探測計劃;法國還承諾派高級別代表團參加即將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給歐洲做了一個很好示範。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