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從“因為土壤不行,種啥啥不成”的窮村變身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為沂蒙山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東仲都村的變遷背後,是當地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眾多鄉村振興“合夥人”的加入,帶來資本、項目、觀念,改變著東仲都村的村民和村貌。
7月24日—27日,科技日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山東主題採訪團來到菏澤市、濟寧市、臨沂市3個地級市,發現鄉村振興“合夥人”已遍地開花。
從泗水起步,鄉村振興“合夥人”樣本成形
再次見到田彬,距離上次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他,已經時隔3年。48歲的田彬頭髮白了一大半,面容蒼老了不少。但他告訴記者:“一切值得!”
田彬如今的身份便是鄉村振興“合夥人”。他說:“鄉村振興,我們既是推手之一,也是利益相關者。”
2018年,在外闖蕩多年之後,田彬約三五好友回到家鄉,改造了東仲都村一個廢棄的糧庫,取名“等閑穀藝術糧倉”,開始了創業路。擁有藝術創業經驗的田彬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等閑穀藝術糧倉”主要將閑置宅基地、地方特色產品等資源賦予鄉間文化藝術氣息,創造和衍生新產業、新產品。
在此思路下,他一手推動的閱湖尚儒研學游基地“經風歷雨”,逐漸成形。龍灣書房、魯班記憶木工坊、陶朱工坊、藝舍、方寸園、七間民宿等場所,像一串珍珠被串聯成研學線路,並在一年裡吸引遊客20萬人次。
與此同時,東仲都村也在變,農村變景區、農家變客房、農副產品變旅遊商品……數據顯示:2022年,東仲都村集體收入達到59.7萬元,拉動周邊15個村群眾和集體增收2000餘萬元。
如今,在泗水縣,像田彬這樣的鄉村振興“合夥人”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