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7月2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明”有關情況。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介紹,國家文物局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抓好貫徹落實工作,努力推動我國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主要包括6個方面:
一是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始終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好珍貴的文化遺產,推進文物保護法修訂,在文物保護、文物價值利用、流失文物的追索返還、打擊文物犯罪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創建了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聯合出台了《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了像莫高窟、應縣木塔、大足石刻等保護利用。積極推進並籌備開展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推進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聯合印發《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等,特別是加強了黃河沿線9個省(區)30多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進一步提升了黃河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對文物犯罪始終保持嚴打態勢,自去年10月部署了新一輪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共偵破文物犯罪案件7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00多名,追繳文物11萬多件。開展了文物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督促整改文物火災隱患和問題1.6萬多項。
二是深化文物考古研究。謀求新時代中國考古的大格局、大視野、大發展,持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等18個重大項目,組織實施了268項主動性考古項目,舉辦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專題展覽,推動中華文明歷史研究不斷引向深入。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入塢,採用世界最先進的“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展現了中國的文物科技創新能力。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南海深海發現大型古代沉船,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腳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水下考古邁入深海考古新階段。評定和公布了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我國的考古遺址公園總數達到了55家。23個省(區、市)都實施了“先考古、後出讓”的重要制度,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等基本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考古工作都提前穩步實施,路縣古城、朔門古巷遺址成為城鄉建設中文物保護新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