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的是,今年電影主管部門在影片的備案、立項上,也恢復了原先20個工作日內予以答覆。再加上電影專項資金等有一定的減免,讓大家堅定了信心,遠離電影行業許久的資金也在躍躍欲試重回行業。中國電影基金會電影投融資發展專項基金主任朱玉卿表示,隨著創作、投資、製作、發行、放映等各環節的全面恢復,電影市場加速回暖,行業信心再度高漲,電影產業也迎來發展新契機。
擺脫對“節假日效應”的依賴
“我們需要將目光關注到中小型影視製作公司,不能只看行業巨頭。如果說在淡季票房市場也有這麼好那就真的是好了。”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向記者表示,希望影視行業能有長期性戰略政策來促進真正的復甦,讓觀眾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不過,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杜慶春看來,目前中小成本影片表現乏力,仍然是電影市場的短板。有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因為演員陣容不強、宣傳經費不足等因素而被市場忽視。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目前一些現實題材中小成本影片溫暖有餘、銳度不足。相比競爭激烈的重要檔期,日常觀影需求並沒有充分釋放。中小成本影片從形式、題材、敘事到表演,都需要有更高追求,為觀眾提供其他產品替代不了的“影院性”。
電影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是一組票房數字,也是一項經濟活動。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蓓表示,要帶動市場、擴大消費,僅從創作端出發加強供給是不夠的,還要以創新模式提高發行放映端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她認為,我國電影業亟須擺脫對“節假日效應”的依賴。一年中有40多個周末,做好“周末檔”,讓更多有實力的影片在周末定檔,將成為拉動電影市場持續增長的關鍵。
“為了吸引觀眾,電影公司和制片方在暑期檔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營銷策略。例如,電影宣傳和推廣廣告的加大投入、明星與觀眾互動的活動等,都為電影市場的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持。”重慶電影協會副主席劉帆認為,對於面積不斷擴大的網生代,如何調節傳統電影與現代網劇的融合,如何發掘互聯網用戶的力量,是任何當代電影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