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冷戰的突然結束,使得法國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蘇聯不復存在,和中國的特殊關係也失去了意義。法國一下失去兩大力量。此外,德國還實現了統一,一個強大的德國客觀上具有在歐洲取代法國的能力。再到後來是北約和歐盟雙東擴,美國的力量更加強大,歐盟由於中東歐國家的加入,日益稀釋了法國的地位和作用,歐盟的權力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地緣政治角度講,法國是西方冷戰勝利的另一大輸家,而且是一無所獲。中國雖然失去了和美國的盟友關係,但也消除了北方的威脅。
冷戰後出現的美國單極世界與法國的戰略自主產生了巨大衝突。所以不難理解的是,1999年,法國反對美國在科索沃戰爭期間轟炸貝爾格萊德;2003年,當美國要入侵伊拉克時,法國聯合中、德、俄堅決反對。
法國的地緣環境困境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崛起和俄羅斯重返大國行列而得到改變。法國儼然又有了冷戰時的空間。希拉克總統稱俄羅斯是法國的重要戰略夥伴,2006年還授與普京總統法國軍團榮譽勛章,2008年和德國一起反對美國授予烏克蘭北約成員國身份。薩科齊總統2010年更和俄國簽訂了北約史上的首個軍事合同:20億歐元的軍艦協議。2013年奧朗德總統上任後首訪國家就是俄羅斯。
捍衛大國地位的主要力量
中法關係也類似,希拉克總統自不必說,即使薩科齊總統期間中法關係一度降溫,他也在五年任期內六次訪問中國,甚至超過希拉克。元首外交往往顯示一個國家外交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