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曼谷大王宮景區(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在泰國春武裡府班邦縣的久保田農場精準水稻種植區,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正在田間進行插秧作業。農場主塔納蓬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遠程操控植保無人機,向已插秧區域噴灑化肥(見圖,記者楊一攝)。“我訂購了兩台植保無人機,學會操控後,回去就可以用它們施肥、噴藥了。”塔納蓬說。
這裡是東南亞地區第一個教育體驗型現代農場,農業從業者可以通過體驗和學習找到合適的農田種植方案,促進農場更加精準、高效、可持續發展。
泰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豐富,涵蓋水稻、玉米、甘蔗、橡膠、木薯等。全國約3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相關工作。近年來,受乾旱和洪澇災害增多、農業人口老齡化加劇、缺乏先進技術支持等因素影響,泰國農業面臨產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問題,亟待採取更多措施推動可持續發展。
泰國4.0戰略提出農民穩定、農業富餘、農業可持續發展三大要求,鼓勵將先進科研成果運用於農業生產,培養智慧農業,加快農業轉型。泰國農業與合作部計劃在2022—2023年間撥款200億泰銖(1美元約合35泰銖)推動智慧農業發展,並積極推廣“生物—循環—綠色”經濟模式,促進有機農作物生產。泰國農業行業協會拯救地球農業經濟發展協會主席帕納·塔皮科恩表示,“生物—循環—綠色”經濟模式鼓勵農民以更環保的方式種植農作物。目前,協會已與其他4個行業協會在全國20個村莊開展大米試點項目。
為促進農業向精準化、智能化轉型,泰國政府還規定,從事有機化肥生產、智慧溫室建設、農用水資源循環利用、農業副產品和廢棄物回收等多個相關領域的農業從業者,可享受3年至8年不等的稅收減免。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日前宣布,計劃向當地社區提供大型無人機及維護培訓,鼓勵發展智慧農業,為500個社區創造超過8億泰銖的經濟利益。這項倡議已得到數字經濟基金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