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者籲各界關注華僑抗戰歷史
http://www.crntt.hk   2023-07-07 19:11:28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據中新社報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也掀起海外僑胞抗日救國的熱潮。“從輸財助戰到回國參戰,海外僑胞用鮮血和生命寫下抵禦外侮的報國史。”雲南師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夏玉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七七事變’促進了海內外同胞民族意識的覺醒。”夏玉清說,“七七事變”後,共赴國難的決心讓海外華僑空前團結在一起,他們走出各地會館與宗親會,紛紛挺身而出,成為抗日救亡的一分子。他們熱切盼望祖國昌盛強大,以改變自身“海外孤兒”的悲慘處境。

  1938年,陳嘉庚在新加坡組織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發動東南亞160多家華人社團為抗戰捐款捐物。大會成立宣言中,“前方炮火之一日不能止,則後方之芻粟一日不能停”,成為華僑輸財助戰的重要印記。

  次年,3000餘名南洋華僑響應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回國支援抗戰。當時,中國與國際聯繫的通道絕大多數被日軍封鎖,海外援華物資無法運輸回國,滇緬公路成為“抗戰生命線”,這條“生命線”上空有敵機轟炸,下方是艱險的道路。南僑機工便在這裡運送軍事物資與生活用品。

  夏玉清說,抗戰烽火之中,回國是困難重重的遠行。南僑機工辭別父母妻兒,在懸崖峭壁上躲避空襲,在惡瘧流行的環境中抵禦疾病。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南僑機工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命運相連的驗證。”夏玉清表示,滇緬公路所穿越的中緬邊境一帶是瘧疾的高發區,俗稱“瘴疫之地”。不少南僑機工感染瘧疾,當地民眾自發提供救治與幫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