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形成“你中有我”格局
五是中美兩國已經在貿易、科技等多個領域衝突,雙方的對立情緒日趨上升,與此同時美國的民粹主義崛起,政治極化,都成為中美發生衝突的重要因素。比如飛艇事件,拜登政府一直想息事寧人,但民眾的反應、媒體的報導煽動、共和黨借題發揮搞政治鬥爭,都迫使拜登政府過度反應,最終以非常不理性的手段處理。這既可能誘發中美的衝突,也會在發生突發事件後無法降溫而迅速升級。
儘管如此,由於如下六大原因,中美鬥而不破的局面不會改變。
一是核國家不會發生戰爭的規律一直沒有被打破,中美競爭也不會例外。現在正在發生的俄烏衝突也再度證明了這一點,美國甚至都沒有對俄羅斯進行海上封鎖。所以即使大陸武統,美國也不會直接下場。
二是從文明角度講,中美都是非常實用主義和理性的民族,相對於蘇美,雙方的理性程度更高。比如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美軍四星上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於大選前4天和國會衝擊事件發生2天後兩次致電中國軍方,保證美國不會發動襲擊。米利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根據美國法律,如果發生戰爭,可以終止權力交接,因此擔心中國誤判。
三是中美雙方建交四十多年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和冷戰時蘇美相互隔絕不同。中美貿易戰打了五年,在高關稅的情況下,2022年雙方的貿易額照樣以近七千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這說明雙方不但沒有脫鈎相反聯繫還在深化。
僅從利益角度,雙方都有強大的力量推動合作,反對衝突。在布林肯訪華之前,美國最重要的企業家馬斯克、蓋茨、庫克等紛紛訪問中國就是如此。
四是美國相信憑借傳統手段仍然可以遏制甚至搞垮中國,能夠再次覆制冷戰的勝利。美國遏制中國主要有兩個方式。第一是妄圖利用台灣發起代理人戰爭,將台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即使兩岸迅速統一,美國也可以令歐洲和中國脫鈎,只要失去歐美,中國的發展要麼高度放緩,要麼被中斷。第二美國出於對自己制度的迷信,非常武斷地認為任何不實行這樣制度的國家包括中國都無法做到持久的政治穩定和長治久安。在美國看來,它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中國境內外因素激化內部矛盾,再和體制高風險的弱點相結合就能不戰而勝。
五是歐洲平衡美國的作用。中歐相隔遙遠,歐洲不再尋求霸權,中國也是和平發展,所以雙方沒有地緣政治衝突,同時還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中美如果發生戰爭,歐洲將蒙受巨大損失。特別是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歐洲根本無法承擔這一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