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健身圈,更好建身邊
http://www.crntt.hk   2023-06-28 12:33:06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利用廢舊廠房、城市邊角地,建設口袋體育公園;把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綠道連通起來,形成園林健身步道系統;在農村公共活動場地配備健身器材、籃球場、乒乓球台……近年來,越來越多環境舒適、設施齊全的健身場地在人們身邊建成,免費或低價向社會開放,受到廣泛歡迎。

  健身去哪兒?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話題,也是各級政府一直在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增加,但尚難充分滿足群眾就近健身需要。不久前印發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與城鄉人民群眾需求相適應、與人口要素相匹配的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進一步夯實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基礎,對於解決好群眾“健身去哪兒”的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目前,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超過4億人,對健身場地設施有著越來越高且多樣化的需求。必須進一步提升健身設施按人口要素、群眾需求均衡布局水平,推動城鄉健身設施從“有”向“優”轉變。

  更加合理地配置健身設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隨著人轉、跟著人走,建設好群眾身邊的多層次多樣化健身圈。一方面,要加大向基礎薄弱區域和群眾身邊傾斜力度,優先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健身設施,加快補齊農村健身設施短板,使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群眾。另一方面,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的多方面健身需求。除了拓展居住區健身設施供給,還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或改建一批符合群眾需求的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向社會高質量開放的公共足球場等,並完善應急救援等配套設施。

  在群眾身邊建設更多健身場地,只是第一步;通過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提升群眾使用體驗,更為關鍵。場地設施好不好用、符不符合需求,直接影響人們的健身熱情。老人和小孩在社區時間最長、使用設施最頻繁,配置健身場地設施時,要特別注重進行適老化、適兒化改造。同時,應增加可全天候使用的健身設施數量,推動有條件的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價向社會開放。尤其是大型體育場館,應在舉辦賽事之餘制定賽後利用方案,增設適合大眾的健身休閑空間。此外,應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智慧化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如今,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體育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擁有更多高質量的健身場地,是社會的共同期盼。順應群眾健身新需求,下更大力氣在群眾身邊建設更多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場所,同步提升服務水平,就能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健身,在更專業的場地中鍛煉,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放鬆身心,繪就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的美麗畫卷。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