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北京研討:中美戰略博弈與台灣政黨路線選擇
http://www.crntt.hk   2023-06-25 00:20:20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海涵)6月21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舉行學術報告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汪曙申以“中美戰略博弈下台灣地區政黨的路線選擇與2024年選舉”為主題分享觀點。在主題報告結束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馮琳、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節大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培培就報告主題展開對話交流。

  汪曙申首先梳理了中美博弈與美國台海政策的變化。他指出,在特朗普時期,美國異化所謂“一中政策”、雙重威懾重點針對中國、由雙向平衡轉為單向遏制。這產生了以下幾個影響,一是,民進黨形成了“一邊倒”的戰略和“聯美抗中保台”的政策;二是,國民黨“親美和中”的政治路線遭遇困境,國民黨長期堅持的“九二共識”與美國所謂“一中政策”內涵的變化形成一定程度的矛盾。

  汪曙申續指,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對台政策發生了幾點變化:一是,在“一法三公報六保證”的對台政策框架下增加了一些政策宣示性保證,包括:價值觀同盟;不贊成將台灣地區作為戰略博弈的交易籌碼或單純處罰性工具,不支持“台獨”,不支持“一中一台”;二是,美國聯盟體系來干預台灣問題;三是,現狀維繫、恢復平衡與一體化威懾;四是,溝通政策,管控衝突和戰爭。這對台灣政黨帶來的影響有以下幾點:一是,希望探索穩定的三方架構;二是,觸發對“獨立政策”邊界的討論;三是,出現了負面表列的功能;四是,兩岸溝通的價值;四是,“九二共識”的回歸。

  在報告中,汪曙申也分析了台灣地區主要政黨的路線選擇和政策主張。他表示,中美博弈已經影響到了台灣主要政黨的路線選擇,這是一個微妙的動態變化過程。其中,有些是具有趨勢性、方向性的路線,有些是具有歷史淵源的路線,有些則是基於選舉需要的路線,還有一些也是根據未來發展提前謀劃的路線。這些能為觀察台灣政黨政治、政黨的兩岸政策以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提供一個思路。

  在對話交流環節,馮琳表示,從歷史的視角來看,中美博弈、美國與國民黨的關係、美國對台灣地區的政策都有歷史的連貫性,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鑒。從1941年以來的歷史和目前台灣的現狀看,此次台灣地方領導人選舉對祖國統一沒有實質影響,我們需要保持戰略高度、占據戰略主動性,來考慮兩岸關係以及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

  朱松嶺表示,美國常稱處於“中立位置”,但卻是“說一套做一套”。美國對於島內的控制和介入越來越深,對於島內政黨而言,其路線選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向美國表態。近年來,美國在對台政策上的相關態度發生了微調。現在美國國內面臨許多問題,它不希望兩岸發生戰爭。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對台政策,提升其影響力和投放力。

  節大磊表示,國際局勢、地區局勢和中美關係對台灣內部政黨的選擇產生了從外到內的影響,當然,台灣內部也可以由內到外產生影響,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中美博弈對台灣主要政黨路線選擇的變化也可以在蔡英文本人路線的變化上得到體現。外部壓力的變化會繼續制約台灣內部各政黨的政治路線的選擇空間。

  石培培在發言中談到美國新一屆國會在台灣問題上的動向和特點。截至目前,新一屆美國國會涉台法案有27項,頻度和力度創歷史新高,影響極其惡劣。涉台提案內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軍事合作方面,新一屆國會主張提升同台灣之間網絡安全的能力,並同台灣進行大規模聯合軍演。二是在加強美台官方關係方面,美國新一屆國會也有所動作。三是拉攏台灣,強調“與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重要性。四是強調經濟金融的威懾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