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鄉村文化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hk   2023-06-12 08:34:36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鄉村文化資源富集,文化遺產資源多樣且富有特色,民間非遺工藝及表演藝術等伴隨古老的文化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如彝綉、藏香製作、薩瑪舞等各具特色,代表民族文化、風情、生活習慣、地理氣候以及歷史背景。這些鄉村文化精品有些是尚未被人們完全認知和挖掘的文化寶藏,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體現。但是,鄉村文化產業“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仍有待破解。

  農民日報發表德州學院東盟研究中心許珂文章表示,要打造區域文化品牌,以區域文化內涵引領鄉村經濟的發展。通過打造區域文化品牌,將鄉村文化融入區域品牌中,以區域文化內涵引領鄉村經濟的發展。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地域文化品牌帶動作用,持續不斷地抓好區域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等重點文化品牌建設,促進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推動鄉村文化產業形成規模經濟,進行鄉村文化資源的規劃、組織、整合非常重要。提供文化資源整合的主體可以是政府機構或者有實力的大企業,整合的形式可以是產業園區或者特色街區,更大範圍來講可以將各地特色文化企業通過融入區域文化片或區域文化帶加以整合,融入國家戰略。近年來,國家規劃了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大運河文化帶等區域文化產業建設帶,鄉村文化企業衹有融入區域大文化環境,將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融入區域文化品牌建設中,散落在鄉村的文化產業才有強大的文化品牌支撐。“區域文化+文化產業園區(村莊)+企業+農戶”將是未來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之一。

  文章認為,鄉村文化企業的培育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從而產生產業聚集,形成規模效應。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產生於民間,具有民族文化特徵,但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在市場經濟中處於弱勢地位。政府應重視平台型園區或特色街區的建設,通過提供社會服務方式打開支持特色文化企業整體發展之門。文化園區的運營模式可以分為三層結構:核心層為手工藝品的創作,工藝品製作的文化內涵包含著審美、習俗、現代化轉換等,中間層為“公司+農戶”格局或模式,並以行會、協會等為輔,外圍層為文化產業園區或特色街區,包含了工藝品的拍賣、圍繞工藝品形成的演藝、展覽等。例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有眾多以蒙綉傳統工藝品開發、銷售為內容的蒙綉公司,內蒙古自治區、市、旗三級政府非常重視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價值的挖掘和整合,並由政府籌資創建手工業坊,形成產業園區,整合全旗所有蒙綉公司,使其朝著規模化、現代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

  文章指出,與企業管理理念先進、開發市場能力強的大企業合作是鄉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大型文化企業在市場運作及規劃管理理念上擁有優勢,並且有前期資金支持,抵抗風險能力強,村莊與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是鄉村文化旅遊的快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村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在制度、管理、資金上的優勢,企業投入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村集體和村民前期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企業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可以提高村莊文化旅遊服務的品質。企業和村莊可以協同完善村規民約和經營管理制度,規範引導村民參與旅遊經營服務,把三農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把三農產品轉化為旅遊服務商品。

  文章強調,基層黨支部和村委會有力組織是鄉村文化旅遊有序發展的有效支撐。黨組織創辦旅遊合作社,可以統籌安排村莊旅遊資源,提高旅遊服務質量,避免村內旅遊服務無序競爭。鄉村文化旅遊產業有序開展需要必要的組織形式,才能整合全村的旅遊資源和勞動力,整體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助推村民致富。在興辦合作社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黨員作用,把黨的建設融入到合作社發展的各個環節中。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