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民生建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個老問題,並且在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背景下表現出一系列新特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豐富了新征程上民生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內涵。新征程上推進高質量民生建設,不僅要在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上著力,推進物質生活共同富裕,還要多維度體現豐富全體人民精神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展經濟、做大蛋糕與改善民生、分好蛋糕的矛盾。當前,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任何指標按人口平均計算,大多都還處在世界平均水平乃至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對於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而言,發展經濟、做大蛋糕與改善民生、分好蛋糕都很重要。中國目前有中等收入人口4億左右,到2035年中等收入人口規模將達到8億,初步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中低收入人口特別是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
新征程上高質量民生建設的推進路徑
文章提出,以社會政策改革創新作為推進高質量民生建設的基本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些重要論述,是落實共享發展、推進高質量民生建設的要求,也指明了社會政策的作用空間和角色擔當。當前,適應新征程上高質量民生建設的現實需要,中國社會政策制度改革創新已進入強調和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階段。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準確把握社會政策各個方面之間、社會政策領域和其他相關領域之間改革的聯繫,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確保各項改革形成整體合力。為此,必須遵循民生建設發展完善的一般規律,做好社會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優化創新,依法治理、剛性約束、精細管理、數字賦能,統籌推進民生建設高質量發展。
既注重完善社會政策基本制度體系,一攬子解決民生問題;也要注重解決突出矛盾,通過解決民生建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一老一小”社會服務成為突出問題,成為新征程上社會政策改革創新的重中之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後,相對貧困治理將成為未來一個較長時期的目標任務。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推進高質量民生建設史無先例,無論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還是推進共同富裕,其複雜性、艱巨性都是前所未見。因此,必須堅持體系完善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推動民生保障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處理好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關係,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進高質量民生建設。經濟發展、做大蛋糕是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業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社會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必須處理好。新時代社會政策的創新發展,必須突出對人民群眾人力資本的投資性,增加教育、就業培訓、就業崗位和人民收入。政策導向應特別強調扶智、扶志、扶技、增能、賦權,發揮政策對象的積極性、主動性、進取性、創造性,提升政策對象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經濟資本,不斷打通民生保障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路子。必須清醒認識到,高質量民生建設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新征程上,民生改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絕無可能一蹴而就。要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穩扎穩打,逐步提升。
推進高質量民生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實踐證明,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全國各族人民能夠圍繞共同的民生建設目標,匯聚各方面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上下一心,高效有力地辦成民生大事。新征程上,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民生保障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實現民生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將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不斷向前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