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現況初探
http://www.crntt.hk   2023-08-05 00:18:12
 
  (二)各階段教育體系中的非遺教育

  1.高等教育之學術科研與實踐

  為健全“無形文化資產”保護政策,台灣當局在相關領域上,結合了文化與教育體系資源,由“文化資產局”與大學院校合作,例如:2020年與台北藝術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針對“無形文化資產”政策探討、保護工作相關成果分享、專業人才培育及學術研究支持制度等方面進行合作,建立雙方長期結盟,共同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⑦

  其緣由為,2019年在文化主管部門召開的“無形文化資產工作圈”專家咨詢會議中,與會專家學者提及改善“無形文化資產”高等教育及研究人才的斷層問題,是未來能否有長遠發展的重要關鍵。北藝大在文化藝術領域上的豐碩成績,以及與海外多所一流藝術院校之合作網絡,提供最強而有力的資源,初期雙方將從共同成立項目輔導中心、支持學位學程、推動該領域學術研究,以及形成展演場域等方向著手,共同見證“無形文化資產”的長足進展。為配合這項合作案,台北藝術大學有兩個目標,一是要儘快成立“文化資產”學士學位學程,消弭該領域出現的基層人才斷層問題;再者,校內將成立針對“無形文化資產”支持系統;因為要培養基層人才,不衹依賴研究,如何教育是更重要的環節。

  為了更整合學術資源,文化主管部門2017年舉辦“無形文化資產論壇”,召集了大學院校的專家學者、相關社區實踐者,以及關心非遺發展的保存者、傳習藝生、民間團體與各縣市文化資產行政人員,齊聚一堂,以“無形文化資產傳承教育”、“無形文化資產的社會參與”及“無形文化資產支持體系”等為主題,共議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未來;并為彰顯無形文化資產藝能型態與特色,搭配傳統南管戲曲與“想要帶你游花園-民樂交陪藝術祭”特展導覽及布袋戲劇場展演。該次論壇結論,“文資法”衹是相關領域推動的底綫,現階段面臨的是整體文化生態的消失與復育的問題,不論有形、無形文化遺產的保存與維護需要更系統性的設計與鏈接,除了既有傳習計劃還需要更具體行動策略。⑧而四項具體策略大致可一窺台當局對非遺教育的重點方向。首先是體系性的保護計劃。持續推動各保存項目保存維護計劃;發展全面記錄保存,透過在地經驗網絡重建台灣藝術史、台灣知識學、文化記憶庫,包括:建立台灣美術、工藝、建築、影像、傳統藝術各類藝術史。

  其次,傳統內容進入教育體系,新修“12年教育課綱”已納入傳統藝術與民俗內涵,未來積極與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共同推動落實教育現場。并將努力協調結合藝生進入教育體系。再者,鑒賞與欣賞能力的培養。推動“文化資產”體驗教育,讓孩子親炙藝師。進而,傳統藝術歷史場域的活化,鼓勵地方既有村廟、部落聚會所與各地文化場所,持續通過這些公共生活中心,讓傳統文化的公共性生活可以繼續作為各種“無形文化資產”存在場域,達到復育原本既有文化生態體系功能。尤其需要文化主管部門整體支持并連結社會資源,共同形成文化生態體系的復育環境。

  台當局文化主管部門自2010年起辦理校園合作推廣活動,邀請經當局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專家學者、傳統民俗藝陣、少數民族表演藝術等團隊,赴校園講座與示範演出,以期喚起年輕學子對非遺的瞭解與重視,使內容豐富且樣態多元的傳統文化得以提倡、保存與傳承。接著,2021年在疫情之際,舉辦“打藝苗-文化藝苗雙管齊下”,千場“無形文化資產振興”巡演活動,全台熱鬧登場;當局編列了新台幣1億元(約合2380萬人民幣)預算。

  受邀的傳統藝術示演團隊包括:廖瓊枝歌仔戲、陳錫煌掌中劇團、黃俊雄木偶戲、漢陽北管戲曲、布農八部合音、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吳素霞南管戲曲、排灣族口鼻笛-謝水能先生。民俗藝術示演團隊包括:台灣飛鴻館龍獅團、大滿舞團小林夜祭儀式、吳敬堂&鎮狩宮官將首與八家將、和順小學醒獅戰鼓隊、賽夏矮靈祭等。其中,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首度與11所學校合作舉辦“校園瘋文資”,走進校園推廣文化資產,并前往偏鄉的學校示演北管和木偶戲。新北市指定登錄的“有形文化資產”計196處、“無形文化資產”計51件。除了非遺進校園,也邀請6所學校專車接送走進古跡,欣賞傳統工藝聯展及京胡、木偶戲等演出。另外,位於新北市府中古城區的“林家花園”還特別推出沉浸式劇場《西城故事》,邀請板橋中山小學3個班級師生搶先體驗。⑨《西城故事》是Happy ending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背景移至18世紀中期的漳泉械鬥,融合林家故事并以現代話劇的模式演出,邀請觀衆在表演者的帶領之下游走於園內各個景點,挑戰古跡感官新體驗。

  2.社會教育與網絡教育

  在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下設之“空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20年開設了《傳藝台灣》課程,讓具高中以上程度者參與。⑩課程綱要與內容寫著:傳統表演藝術根植於民間的歲時節慶與生命禮俗,體現著人民的生活習俗與情感信仰,并擁有獨特的表演體系與審美思維。在“口傳心授、言傳身教”的傳統表演藝術傳承體制中,“藝師”是薪傳藝術本體與維繫文化命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人,也是“戲以人傳”、“戲以人揚”的核心主體。因此,讓社會大衆認識傳統表演藝術重要藝師及演藝團隊,顯得格外重要。

  這項課程由傳統藝術界學者蔡欣欣教授主講,分別邀請楊秀卿、林吳素霞、梨春園北管樂團、邱火榮、莊進才與漢陽北管樂團、壯三新涼樂團、廖瓊枝、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陳錫煌、黃俊雄等十組已被指定為“人間國寶”的重要傳統藝師與演藝團隊,通過對談引言,讓藝師們娓娓闡述個人技藝養成與演藝生涯,從中認識傳統表演藝術之精髓,以體認其豐富多元性及深厚內涵。在課程中并搭配實務演練教學、曲譜、身段或唱腔等,欣賞藝師們精湛的演出。此外影片中會搭配報刊史料、文物圖照與舞台影音等多元素材,結合“文化資產局”的豐富資源,引領學習者遇見與認識不同類型的傳統表演藝術,以窺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構核心。

  金門縣文化園區主辦之“藝啓尋金”:愛上博物館活動,舉辦了“走讀官澳聚落與尋獅趣”,60位親子齊聚當地龍鳳宮前欣賞抬輦示範與體驗,接著深入村里走訪李康塔洋樓、楊氏大宗祠(達山堂),認識古跡建築特色及歷史風華,并按圖索驥尋找聚落守護神-風獅爺,同時也品嘗金門在地料理。最後,回到民俗博物館聆聽解說,讓民衆自體驗中,更加貼近聚落文化和瞭解所處村落之特色和價值。⑪

  淡水古跡博物館於2016至2018年度執行“淡水世界遺產教育與文資保存活化策略”,搜集盤點淡水地區現有“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并舉辦專業交流座談會,透過分析與資源整合,進行教學課程規劃、種子教師培訓,與教學現場實作案例輔導等基礎深耕,由淡水地區發展學習教育系統并落實於教學環境,最後拓展至整個新北市世界遺產觀念的普及。另一方面,亦配合辦理一系列世界遺產潛力點之國際交流,與在地文化觀光推廣營銷活動,擴大計劃執行範圍與活化效益。該計劃包含四項主要內容:一、世界遺產教育深耕,二、世界遺產教育推廣,三、世界遺產國際交流,四、世界遺產文化觀光。⑫

  此外,各地方社團也從社會教育角度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保護與傳承工作,例如:2020年一個由屏東縣萬丹鄉下蚶傳古宋江協會執行的“建構下蚶宋江無形文化資產傳承教案計劃”,在當地“社區總體營造”的推進改變後,讓更多社區民衆參與,也打破女性或外鄉學子的限制,共同投入文化傳承,而時空背景的改變及近年來廟會陣頭的污名化,使得過去的榮耀蒙塵,承受著誤解與排斥,也使得宋江文化長期以來都面臨著薪火相傳的危機。

  在陸續完成的保存紀錄動作後,耆老們最掛心的還是系統性傳承的問題,并期待翻轉大衆誤解,藉由“無形文化資產”登錄及該計劃的執行,造訪萬丹下蚶地區鄰近的小學、中學,期待成為鄉土教學特色,但討論過程中受限於相關社團、營隊的教學活動設計的知識、技術、學童器材及教學信心的不足,欲與學校課外活動銜接,進而傳遞這百年技藝一事,尚在努力中。該協會亦期待將宋江內涵轉譯成適合學齡且寓教於樂的兒童活動與教材,長期與學校合作成為鄉土教材,期望透過宋江文化元素,進一步藉由工作坊進行教學方案的討論、設計與規劃,轉譯出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教案,并辦理一次的教學體驗營,進行方案測試與檢討,以備來年與各校園合作辦理“社團教育”或“教學體驗營隊”的基礎。⑬

  同時,一個結合了教育、經濟、農業、環保、交通、文化與內政等跨部門之“戶外教育資源平台”,也在互聯網上推出,內容提供了布袋戲、歌仔戲等相關非遺之內容。⑭此外,不乏在各教育階段與層面的鄉土教育推廣中,涉及非遺內容,例如:新北市教育局2020年度“來尬册”教案徵選,新北市八里區米倉國民小學以《家鄉的變遷_走讀觀音山》獲特優獎,旨在呈現小學四年級社會與環境教育,其中內容雖以科技結合鄉土教育為重點,亦在教述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另如《天下雜志》“微笑台灣款款行”等。⑮

  四、結論

  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本身的發展,漸有非遺與文創產業的有機融合趨勢,概因文化創意產業與非遺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比如,非遺中的表演藝術( 包括音樂、舞蹈、歌舞、戲曲、戲劇、木偶戲、皮影戲等) 與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音樂和表演藝術是有重叠的;再比如非遺中的傳統手工藝技能和文創產業中的建築、設計、工藝品之間也有重叠之處。而非遺中各種形式的口頭表達(含語言、民間文學、神話等) 則與文創產業中的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電視廣播等交叉,即表現形式不同但傳播性質相同。總的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在具體門類上確實是存在部分重叠或交叉的。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非遺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自身在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過程中,對民生經濟的帶動、提升作用也愈趨明顯,其發展也必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衹有非遺文創產業市場越來越大,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非遺項目才會更有活力,才會綿延不絕地傳承下去。在推廣非遺教育的同時亦無法排除創意教育。

  面向未來,非遺教育的方向可在前述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兩大方向:(一)請進來:請到相關藝文館舍等等。(二)走出去:進校園、綫上、兩岸合作等等。本文提出的建議包括:1.以保護為基礎,聚焦青少年,以遺產教育增進社會包容性和凝聚力。2.以跨界創新方式推動多學科融合,探索內外結合的多方合作新模式。3.以創意與科技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遺產教育理念與方法。4.合理運用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綫上綫下結合讓更多人參與遺產教育。5.深度挖掘遺產價值,以教育為賦能手段,促進遺產地創新可持續性發展。6.兩岸攜手合作進行“國際化”推廣與傳播。

  註釋:

  ①台灣當局將Cultural Heritage譯成“文化資產”;分“有形文化資產”(即物質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資產” (即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除相關“法規”援用上述台灣當局使用之名稱外,一律采用“物質文化遺產”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 表述。

  ②本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WHC).UNESCO,於1972年在巴黎舉行之第17次會議中通過,1975年12月全面實施。引自洪孟啓:《文化資產保存的世界潮流――從有形到無形》,《美育》,154期,2006年11月,頁12-19。北京創世卓越圖書有限公司設計製作:《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北京:北京音像電子出版社,2015。彭躍輝:《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頁1-4,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③“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01“無形文化資產”。

  ④林美容、謝佳玲:《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現況》,《台灣史料研究》第147-169頁,2005;“教育科學文化處”:《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為文化部門轄下“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於2018年11月向行政部門之口頭報告,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2b5961cd-e238-4cf5-a870-f878578786f7,瀏覽時間:2019年7月31日。

  ⑤張理國:《“文化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明年度預算成長為3倍》,《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101003166-260407?chdtv,瀏覽時間:2022年1月18日。

  ⑥台灣當局“文化資產局”網站,https://coch.boch.gov.tw/About/Index/283264D6-0E5E-48FE-9D6E-B1599AA0892C,瀏覽時間:2022年2月18日。

  ⑦“中央廣播電台”:《“文資局”與北藝大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7952,瀏覽時間:2022年1月18日。

  ⑧“文化資產局”:“2017無形文化資產論壇探討文化資產傳承教育、社會參與及支持體系”,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74752.html,瀏覽時間:2022年2月18日。

  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打藝苗—文化藝苗雙管齊下”千場無形文化資產振興巡演活動全台熱鬧登場》,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26936.html,瀏覽時間:2021年10月1日。https://www.ntpc.gov.tw/ch/home.jsp?id=e8ca970cde5c00e1&dataserno=f4639f90e02140b7af9611645b397e1b

  ⑩“空中大學校園影音雲”,https://campusfms.nou.edu.tw/media/1434,瀏覽時間:2022年2月18日。“空中大學”即“廣播電視大學”或“開放大學”。

  ⑪陳麗妤:《走讀官澳文化園區安排抬輦體驗》,https://www.kinmen.gov.tw/News_Content2.aspx?n=98E3CA7358C89100&sms=BF7D6D478B935644&s=A94B4A464F1EBFC0&Create=1,瀏覽時間:2022年2月18日。

  ⑫淡水古跡博物館:《穿越淡水、走讀世遺教育深耕與交流推廣》,https://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330618805768009664,瀏覽時間:2022年2月10日。

  ⑬屏東縣萬丹鄉下蚶傳古宋江協會:《建構下蚶宋江無形文化資產傳承教案計劃》,https://coch.boch.gov.tw/Group/Detail/7736F80C-78E6-46B1-AE2F-1C455759ADF6,瀏覽時間:2022年2月18日。

  ⑭“戶外教育資源平台”:營造“處處可學習.人人可為師”的學習環境,https://outdoor.moe.edu.tw/,瀏覽時間:2022年2月19日。

  ⑮新北市教育局“來尬册”教案徵選:https://lgt.ntpc.edu.tw/TeachPlan_Detail.aspx?id=69;《天下雜志》“微笑台灣款款行”,https://smiletaiwan.cw.com.tw/teach/lesson-plan?page=1&year=2021%E5%B9%B4&award=%E5%85%A8%E9%83%A8%E7%8D%8E%E9%A0%85&area=%E4%B8%8D%E5%88%86%E5%8D%80%E5%9F%9F&grade=%E4%B8%8D%E5%88%86%E5%B9%B4%E7%B4%9A,瀏覽時間:2022年1月28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6月號,總第306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