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哈邊境的新疆霍爾果斯,意為“駝隊經過的地方”,也叫“積累財富的地方”。這座千年驛站、百年口岸,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已成為發展的熱土。
霍爾果斯是亞歐大陸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地方,現在,這裡卻擁有一座“港口”。通過中哈兩國共同建設的“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無水港,遠在4000多公里外的江蘇連雲港出海口如同被“搬”到了哈薩克斯坦的“家門口”。
中亞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成果的示範區。回看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給中亞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深遠機遇,類似霍爾果斯的故事還有很多: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貫通,徹底改變了上千萬人的出行方式,當地居民稱讚“中國建設者用900天奮戰成就火車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跡”;中吉烏公路正式通車,形成跨越高山、暢通無阻的國際運輸大動脈;中國與中亞鐵路系統開通的“鋼鐵駝隊”,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成為支撐國際合作的生命線路……哈薩克斯坦“光明道路”民主黨副主席瓦西裡耶夫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對整個中亞地區的經濟活力產生了積極影響,為中亞各國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在發展振興路上,中國是言出必行的行動派。2014年,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互聯互通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宣布自2022年起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去年,宣布未來3年向中亞國家提供5億美元無償援助和5000個研修研討名額……一項項務實舉措,受到各方一致歡迎。
在發展振興路上,雙方都有錨定未來的合作構想。中方願以交通、能源、農業、基礎設施為重點合作領域,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在中亞實施更多切實惠及普通民眾的民生項目。中國和中亞國家將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深化數字經貿、人工智能、大數據、電子政務、區塊鏈等高技術領域合作。雙方將建立“中國—中亞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發展“絲路電商”。雙方支持制定“綠色絲綢之路”路線圖,加強可替代能源和專業人員培訓領域投資與技術合作,實施綠色技術領域的地區計劃和項目。
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中亞國家具有強烈發展願望,也具備巨大發展潛力,這與中方提出的“做彼此發展振興的堅強後盾,助力彼此實現發展繁榮”的原則不謀而合。正如吉爾吉斯斯坦戰略決策中心執行主任庫巴特·拉希莫夫所說,中國和中亞國家的互利合作,正是將“共謀發展”這一理念攜手轉化為實際成果的努力過程。
(四)
安全是發展之基。中國與中亞國家是唇齒相依、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安全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訴求和利益匯合點。建交以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安全合作成果斐然,成為彼此高水平互信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主席倡導各國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得到中亞國家普遍認同,也在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中得到切實踐行。中國同中亞鄰國3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成為雙方友好、互信、合作的紐帶,就是一個極佳的案例。
中國—中亞安全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從聯手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到建立健全安全合作機制,深入開展執法安全合作;從舉行多雙邊聯合演習和邊境聯巡,到持續開展人員培訓和執法能力建設合作;從《“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獲得一致通過,到中國—中亞健康產業聯盟宣布成立……面對層出不窮、錯綜複雜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安全合作與時俱進,內涵日益豐富、領域不斷拓展、形式更為多樣,共同為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築起強有力的安全屏障。
中國—中亞維護安全機制愈發成熟。中國與中亞等國簽署的《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成為亞太地區首份政治軍事文件,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產生深遠影響;從雙邊合作到上合、亞信、聯合國等多邊舞台,中國與中亞國家搭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安全合作平台;針對阿富汗和平和解和重建、氣候變化、糧食安全、抗擊新冠疫情等國際熱點議題,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有效溝通和協調,共同發揮建設性作用,有力維護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和領域更加寬廣,對合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到共同落實全球安全倡議,一系列蘊含中國智慧的探索和實踐,對解決地區衝突、加強地區合作以及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提供了獨特視角和行之有效的思路,不僅為維護本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作出重要貢獻,也為世界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安全合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