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產業根基
http://www.crntt.hk   2023-04-28 08:23:45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概念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產業根基。
  
  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經濟日報發表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文章表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經歷過產業體系現代化的過程,在某個或某些產業領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製造或服務能力,成為支撐高效率社會生產和高水平國民收入的基石。例如,美國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金融和法律服務業,德國的汽車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日本和韓國的電子產品、半導體、造船、汽車產業,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現代農業、采礦業,都是支撐這些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反之,一些曾經的強國走向衰落,一些國家掉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陷入長期停滯,重要的教訓也是沒有實現產業體系的不斷升級和現代化,沒有保持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因此,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其內涵和要求不是靜態固定的,而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縱觀世界產業發展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帶來了產業的現代化變革。同時,產業現代化不是簡單的工業化,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現有的現代化產業評價標準幾乎是簡單化移植西方經典產業結構理論。但是,無論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一些發達國家發展的典型事實,都足以否定這一理論的科學性。一方面,對後發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儘管這一理論前期可以帶來短暫的經濟繁榮,但長期發展的結果是使其失去經濟增長的動力,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對發達國家而言,在經典產業結構理論的指導下,長期發展的結果是產業空心化,加劇了經濟的泡沫化,放大了產業發展的風險。因此,中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避免西方經典產業結構理論的誤導,而應立足中國國情,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打造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現代化,不僅要遵循世界工業化的一般規律,更要立足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建設製造強國,要求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和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產業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伐顯著加快。目前,中國製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在一些領域產業技術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是同傳統發達國家相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中國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還不高,突出表現為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鏈穩定性和抗衝擊能力不足,現代服務業不夠發達。當前,全球產業鏈重組、供應鏈重塑、價值鏈重構不斷深化。面對全球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必須充分發揮中國全球最完整產業體系供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需求優勢,抓緊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保障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加快形成全球競爭新優勢。
  
  關鍵要找准方向統籌發力
  
  文章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是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也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必須從現在起就要聚焦關鍵、有所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要和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保持一致,順應產業發展大勢,遵循經濟規律,找准建設重點,從時空兩方面統籌發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