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國際政經環境的變化與台灣的出路
http://www.crntt.hk   2023-04-27 00:14:14
廖雨詩
 
  廖雨詩:台灣與盟友合作穩步推進
      未來並不悲觀

  其實我個人對於台灣應該基於什麼樣的立場,往東走往西走,甚至往北和南,還是蠻樂觀的。在全球政經環境的變化裡面,主要觀察點還是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在這兩年變化並不大,例如美中之間的熱線早就已成立,可是在前一陣子氣球事件發生的時候,美國國防部長致電中國,中國還是不回應,可見美中關係目前沒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2021年底的拜習通話已經確定了美中關係的三個籃子:競爭、合作和衝突;到了去年年底的G20拜習面對面的會談之後更加落實。現在美中關係的大方向是以競爭為主軸,因此在美國也形成了明確的兩黨共識:不管是行政權(從川普到拜登),或者是立法權(從佩洛西到麥卡錫),美中之間以競爭為主軸已經幾乎是兩黨一致的認知。

  美台關係是在美中競逐之下展開的。關於麥卡錫是不是本來想訪台,但是台灣方面不讓他來,我從來沒有看過美國或者台灣有這樣的官方資訊,而麥卡錫也沒有說什麼時候要來台訪問。

  蔡英文訪美並未發生任何“退縮”的問題。包括蔡英文在紐約的時候,兩黨所能見到的大人物都出來了,避開行政官員是很自然的,而在議會的部分,民主黨的傑佛瑞斯公開出來跟蔡英文會面;在雷根圖書館的時候,大牌的議員更是全部到場。大部分人關注的都是蔡麥會,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會後又召開了一個衹有美方的兩黨共同的記者會,而且這記者會的title就是“兩黨共同的記者會”。民主黨的第一號人物已經在紐約跟蔡英文會面了,在洛杉磯的時候兩黨的記者會,民主黨第三號人物也是加州的議員,也出席了這場記者會。在記者會上,兩邊的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的領袖都出席並上台致詞。所以美國已經表現得非常徹底,而且這次還有visual(視像),每一個人都有發言,他們上台時都說這是bipartisan,也就是兩黨共識。

  由此可見,無論從立法權的整體外交領域,還是從中國事務的領域,“支持台灣”都已經是美國的兩黨共識。當然台灣還是有一些“疑美論”,例如指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沒有出席該記者會,覺得好像美國外交這一塊是不是考慮到一些中國的觀感,基於敏感而避開,或是還在猶豫。其實麥考爾沒有出席該記者會,是因為他正在來台灣的飛機上。所以美國兩黨“支持台灣”的共識已經非常的直接又明確,包括最近在國會出台許許多多的友台法案。所以“疑美論”喜歡問,當台灣有事或者台灣發生一些狀況的時候,美國會不會支持,甚至會不會直接派兵?由以上可知,答案已經蠻明顯的。至於美國外部對於台灣或者是對於美中之間競逐的做法,拜登政府上台以後,是用打群架的方式,聯合盟友的方式與中國的威脅對抗。那麼台灣的選擇呢?

  有些人認為,台灣不應該“選邊站”,應該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才可以“避險”。

  看到新加坡的例子,或許會覺得小國好像不應該在兩國之間選邊站,要選擇平衡。但是我們必須自問,台灣在美中之間,有沒有平衡的條件?

  日本也很想平衡,但它也發覺條件不足,所以美日同盟依然是日本外交的共識。台灣要思考一下,那麼我們有沒有平衡的條件?最大的現實是,如果包括台灣在內,美國總共有52個正式的盟友,反觀北韓是中國唯一的官方盟友。從歷史上檢證,一戰、二戰、美蘇冷戰的結果,都是盟友數目多的獲勝。

  因此,台灣要不要選邊站,選哪邊,或者說“避險”要如何避,往哪邊避,已經很明顯了。

  美國在不斷擴大並強化盟友圈,例如近期的AUKUS 2.0版。更重要的是,美國在亞洲最忠誠的盟友日本,一直在提高國防預算,stepping up成為左右亞洲戰略的主導者,因為日本必須要站出來,為了日本的安全,也為了填補美國在亞洲產生的一些空白。所以日本接下來在亞洲會有愈來愈多的領導權,例如最近OSA(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跟以前ODA(政府開發援助)就有顯著的差距。OSA可以提供給友好國家一些軍備,這就是美國盟友的stepping up。

  論及日本安全,一定會講到“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來的,或許有一些人會覺得“台灣有事”隨著安倍的過世,可能會逐漸淡化,但觀察岸田政府現在的狀況,會發現不但沒有淡化,還不斷強化。在日本歷史性的地緣戰略觀察,從大約2010年代,日本的戰略重心已經從國土的北方(與俄羅斯對抗)移向西南方,也就是日本意識到中國所造成的威脅問題之嚴重性。從岸田內閣在去年公佈的新版“國家安保三文書”,特別是“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可看出日本已經走出以前的“專守防衛”,而台海安全是日本防衛的重中之重。

  日本對於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視,不僅在近年來的國際會議頻頻發聲,同時也寫入日本許多的正式文件。反觀日本在去年公佈的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把中國當成是空前最大的威脅。今年四月出爐的《外交藍皮書》也回應這一方向。

  在蔡麥會時,麥卡錫表示有些對台灣提供的武器不一定是從美國,而是從第三方賣給台灣的選項。當日本OSA出爐,就表示日本正在為友好國家提供軍備做鋪墊,台灣對於日本的軍備是很認同的,所以我對於接下來台日之間在防衛設備上的合作抱持樂觀的態度。不管是日本或者是台灣,一個政體強化自己的國防,本來就沒有什麼不對,我看不出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應該有什麼意見。

  關於台灣與國際的戰略合作,我認為可以觀察近期各國的發展。最近日本和韓國的關係有很大的突破,包括日韓恢復了情報共享,也就是GSOMIA。

  台灣跟美國是有資訊共享的,日本跟美國也有資訊共享,可是如果台海發生問題的時候,最直接波及的是日本和台灣。所以台灣和日本之間,應該要有直接的情報共享,或者是台美日、台日韓的三方情報共享。連歷史問題難解與近年關係惡劣的日韓之間都能修好到情報共享,台日之間更有條件。因此,關於整個亞洲安全的維護,台灣不僅是關鍵,更是絕對可以並應當參與的要角。雖然台灣直接參與聯合軍演相當敏感,難度會比較大,但是在情報共享、資訊共享方面,其實是蠻有機會的。

  在經濟的部分,我從戰略的角度概述個人觀察。美國逐漸想與中國在經貿上脫鉤是確定的,而大家比較擔心的是歐盟會不會跟進?

  看起來歐洲好像想要走折衷路線,4月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起訪問中國。馮德萊恩受到的待遇與馬克龍不太一樣,這之間一冷一熱。不過馮德萊恩在訪問中國的時候,特別強調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因為歐洲對中國的經貿也想降低風險,也想把雞蛋放在更多的籃子裡面。這有點像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不提分手,但強調開放性關係,可以自由交其他朋友,達到脫鉤的效果。比照歐洲,我們必須思考台灣能不能走歐洲這條路,也就是走折衷路線。畢竟台灣面臨的威脅跟歐洲不一樣,我們必須自問,我們有多少折衷的條件?

  至於台灣的“盲點”,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台灣人有政治認同混淆的情形。我個人並不覺得台灣多數的民眾有政治認同的嚴重混淆狀況,包括我自己在大學教的學生,並沒有明顯發生此類問題的傾向,沒有自我文化認同的問題,也沒有選邊站的問題。他們告訴我,因為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要打你,另一個人每天都想辦法保護你,你要選哪邊?

  平心而論,台灣在外交上確實有一些盲點,但重點並非與美中直接相關。我認為,台灣在外交方面,過去是重量不重質。近年來失去了幾個邦交國,我們是不是可以開始思考,該做一些轉變了?與其在盟友的數量上過度重視,不如在質方面加強,特別是外交領域不僅止於正式邦交與否。最好的例子就是台日關係,日本是我們不太需要外交形式的忠誠好友,如同四月出版的日本外交藍皮書,如同盡其所有相關文件一般,把台灣放在相當重要的戰略位置上。

  回到台灣的經濟,我很認同不該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想法。特別是台灣過去長時間非常依賴中國大陸,這讓我們省思,是不是應該更努力地開發其他的市場?因此,在經濟層面上,台灣應該採取“敵退我進”。“進”的是什麼樣的地方?當然是友好的國家,例如政府正在推行的南向政策之東南亞、南太平洋地區,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話,歐洲的市場也是選項。如果要往南走,台灣可以不必單打獨鬥,可以與一些其他本來就友好的國家合作。

  例如在開發東南亞市場時與日本合作是最有利的,因為日本受到東南亞相當高的信任,台灣如果在東南亞跟日本合作,勝算就大幅提高了。據我所知,台灣的立委已經在與日本接洽這部分的合作。

  在南太平洋地區,台灣當然要和澳洲合作,日本最近也在南太經營上格外用心,因此台灣的立委也已經和日本國會議員籌畫團隊,值得觀察。

  在晶片的部分,由於台灣在經濟部分的戰略地位特殊,確實是因為晶片的製造而格外重要,當然風險也隨之提升。有些報導認為美國為了避險,把台積電一大部分搬到美國,事實上按照數據和比例並非如此,我建議把數據查清楚再下斷語。

  再者,美國有Plan B也很正常,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考慮避險,衹是看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

  另一方面,由於最近日韓關係修好,很可能使美國一直想經營的美日韓台Chip4有進一步的發展。以前在Chip4中,韓國始終態度曖昧不明,自從日韓關係逐漸修復之後,韓國就可以歸隊。Chip4自從成立以來一直未有很大的突破,現在落實並拓展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了,台灣在Chip4方面應該可以發揮相當的能量。

  有關台灣加入CPTPP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日本支持台灣加入,但這目前有相當難度,許多人認為與中國提出申請的關係很大。除了CPTPP在外交關係上的考量以外,如果純粹論CPTPP的規章層面,我並不太擔心台灣加入CPTPP會跟中國大陸產生直接衝突,例如需要考慮到雙方均加入以後,兩岸之間互相開放的程度。事實上,中國加入CPTPP的概率不高,因為CPTPP也有相當嚴格的要求,中國要解決工會的限制就是一個難題。

  在加入CPTPP以前,台灣還是有許多重要的雙邊貿易合作正在進行,“台美21世紀經貿倡議”比較像是美國對於台灣現在還沒辦法加入CPTPP的一種補償。台灣一直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呼籲日本支持我們加入CPTPP的機會,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尋求 “台美日三邊的21世紀經貿倡議”的可能性,這會是一個新的議題,而台灣有更大的機會在裡面發揮一些能量。

  關於台灣的選擇,尤其是對於中國大陸關係上立場的選擇,也就是要不要選擇規避 “抗中”,而是講求“和中”,這一直是個討論不完的話題。然而民進黨一直表示希望維持與大陸的對話,但大陸好像不太有積極的回應,我認為所謂的“保持對話”應該跟中國大陸講。我認同對話是降低衝突發生的良性方法,台灣當然也很想與大陸對話。至於講求“和中”,我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談和平”的想法很奇怪。台灣從來沒有主動攻擊過中國大陸,也沒有對中國大陸的軍事恫嚇或干擾。但是4月份中國大陸又對台灣發動了環台軍演,或許大陸是想證明有辦法真正執行他們所主張的“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的一部分”,也就是企圖用武力改變現狀。這種作為跟俄烏戰爭的方向一樣,那麼難道我們要請烏克蘭去跟俄羅斯談和平嗎?再者,如果談,有了香港以及許多其他例證,大陸一定要台灣放棄自己的主權以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那麼台灣還剩什麼?

  中國大陸對台軍演是證明大陸有“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能力,也就是對台灣社會的恐嚇,雖然依照過去到現在的例證,大陸想要達到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王崑義:廖雨詩的世代都是天然獨。她從小在美國長大,長大以後再回台灣念大學,然後又到日本念博士,所以她已經是混血了。下面請黃教授發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