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國家將地區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有利於中東和平穩定,也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然而,個別大國對沙伊關係改善的反應卻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截然不同。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日前訪問沙特,對沙伊關係轉圜表達了“失望”,重申伊朗和敘利亞仍處於美國的制裁中。美國的“失望”並不讓人意外。德國《青年世界報》如此解讀美國的糾結心態:美國政府從沙伊關係改善中看不到任何好處,“北京協議”將使美國更難以在地區繼續實施“分而治之”的政策。
美國長期將中東地區當作戰略棋盤,把地區國家當作棋子,一再挑動矛盾、製造隔閡,是造成該地區動蕩不止的重要推手。不久前,英國《衛報》在一篇有關伊拉克戰爭爆發20周年的反思文章中指出,這場所謂“反恐戰爭”為美國維護地區霸權提供了政治掩護,美國在伊拉克的行動“加劇了分裂,使該國實際上無法治理”。當前,國際社會對美國四處挑起矛盾、從中漁利的做法高度警惕,保持戰略自主、防止被美國利用的自覺不斷上升,沙伊關係的改善即體現了這一點。中東國家越是加強團結,外部勢力在該地區搞離岸平衡、分而治之、維護霸權私利的空間就越小。
在國外一個知名問答網站上,有人提問:為什麼中國能夠促成沙伊和解復交,而美國卻未能做到?一個獲得高票支持的答案寫道:“中國拉近和平,美國推開和平。”武力不是解決問題之道,零和思維無法帶來持久安全。化解分歧,關鍵要促成對話、加強溝通,平等協商的結果才最可持續。沙伊北京對話後,有外國媒體指出,對話是最強大的武器,比多少軍隊都更有利於和平。各方從中國對話為先、外交為先、和平為先的理念與行動中,看到瞭解決國際熱點問題的新希望。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複雜交織的安全挑戰,消弭國際衝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北京對話促成沙伊復交,成為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
主要大國對世界和平穩定負有特殊責任,任何時候都應將資源與力量運用於推動對話、促進和解,不應反其道而行之。埃及《金字塔報》指出,沙伊“北京協議”的達成,預示著基於和平與理解的中國方案的誕生,中國致力於求同存異,維護超越國界的共同利益;與美國使用的挑起問題與戰爭進而從中謀利的手段相比,顯然中國方案更加公平,更適用於處理國際和地區問題。
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沙伊和解向世界表明,建設性對話與和談是解決衝突、促進和平的最佳途徑。無論問題多複雜,挑戰多尖銳,只要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進行平等對話,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對話協商化解分歧矛盾、共同努力維護和平,才是全人類面向未來的正確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