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世界中了“美式民主”的毒,解藥在中國
http://www.crntt.hk   2023-04-01 15:08:34
 
  不得不說,美國通過“顱內戰爭”改造認知、欺世盜名、爭奪人心的能力還是很強的。20世紀上半葉,美西方曾遭遇過一次全球性的“民主敘事危機”。當時面對社會主義運動狂飈猛進,美國所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逐漸失去人心,但是美西方資本精英通過對民主“元概念”的系統改造,最終反守為攻把“美式民主”與民主畫上了等號,壟斷了民主的定義權和話語權。

  瞭解歷史上美國如何通過“認知戰”將民主這一原本體現社會主義價值的旗幟變為打壓意識形態對手的利器,有助於更深刻地看清美國當下表現出來的意識形態侵略性及其深層的制度焦慮。

  這要從工業革命說起。工業革命帶來社會大生產,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為社會主義革命壯大了階級基礎。19世紀以來,社會主義運動逐漸興起,民主成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一面旗幟。及至二戰前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社會主義運動迎來高潮,繼蘇聯之後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建立,人民主權的民主理想在多個國家成為服務多數人民的政治現實。當時,世界範圍包括歐美內部都出現了對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反省和批判思潮,資本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對立面被社會主義學說推到審判席。

  1929年至1933年經濟大蕭條之後,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矛盾充分暴露,美西方重重危機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成就形成鮮明對比,社會主義人民民主逐漸占據了道義制高點。

  人們可能還記得,當時多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時其國名都帶有“民主”二字。連西方自由主義堅定的擁護者哈耶克的精神導師米塞斯也宣稱,“不承認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

  隨著無法抗拒的民主潮流逐漸與社會主義運動交匯,民主漸漸成了社會主義的“同義詞”。美西方資本精英階層開始意識到,在一個普遍信仰人民民主的時代,反對民主不如引導和界定民主,與其把民主推向社會主義,不如確立“民主”與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不可替代的關係。

  為了與社會主義國家爭奪對民主解釋的話語權,美西方政治精英感到必須從基礎政治理論上實現民主的“去社會主義化”,於是他們啟動了民主話語的“置換工程”,企圖重置世界對民主“元概念”認知,為陷入危機的資本主義制度“正名”。

  這場關於改造民主的“認知戰”離不開美國“學術和傳媒共同體”的加持。迫於社會主義人民民主思潮帶來的全球壓力,美國在加速推進全民普選的同時,政府聯合學界展開了浩大的民主話語改造工程,其策略是通過學理建構和輿論戰將社會主義制度置於民主價值對立面,將民主實踐和定義終結於競爭性選舉政治。

  美國社會科學界在政府介入下開展課題研究,核心任務是建構一個規範性民主定義,使民主從“初始概念”上既遠離蘇聯人民民主模式,也遠離歐洲的社會民主模式,實現民主“去社會主義化”。

  最終,一人一票的“選舉民主”和多元“利益集團”理論完美吻合了美國的政治制度現實,被美國政府確立為所有學者進行民主研究的“正統”和“公理”,並以此為“元學說”建構起完整的民主研究範式,動用國家機器向世界推而廣之,美國政府以及各類基金會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

  為了把美式民主的“競爭選舉”“多黨輪替”“三權鼎立”等特徵轉化為民主的“普世”標準,此“偷梁換柱”的工程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以“美式民主”實踐為模板“量體裁衣”,從底層概念定義上排除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平等及政府對人民回應性等元素,核心意識形態功能是“區分敵我”,把美國及其盟友劃入“民主國家”,把對立陣營國家劃為“非民主或集權國家”。

  二是運用當時先進的行為學、心理學成果論證“人民難以形成共同意志”,為其意識形態披上科學外衣。

  三是構建學術範式,“競爭選舉民主”被確立為官方話語之後,政府通過資金扶持構建學術研究體系,任何“走偏”的研究成果不會被發表,學術同盟之外的學者會受到打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